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辛弃疾《水调歌头》:梦幻与现实交织的英雄之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辛弃疾《水调歌头》:梦幻与现实交织的英雄之歌

引用
网易
14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6UP51U05562O1E.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80%E9%AB%98%E6%A5%BC%C2%B7%E9%86%89%E4%B8%AD%E6%9C%89%E7%B4%A2%E5%9B%9B%E6%97%B6%E6%AD%8C%E8%80%85%E4%B8%BA%E8%B5%8B/9215863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JS9NJ50521E1EJ.html
4.
https://www.sohu.com/a/818605805_120121961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9A00LT200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1V30P7S0552DJLV.html
7.
https://culture.cnjiwang.com/gxt/202401/3815209.html
8.
https://m.qidian.com/ask/qbpkgkgtulw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07/15/55790485_1133391786.s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11.
https://www.ruiwen.com/wenxue/shuidiaogetou/411722.html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08/15/503199_1136028840.shtml
13.
https://www.52shici.com/pu.php?id=1449
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8%87%E8%BB%BE

公元1188年,辛弃疾被弹劾免官,时年五十五岁。这位一生致力于北伐抗金的爱国词人,再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压,被迫回到江西铅山的瓢泉新居,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闲居生活。

在闲居期间,辛弃疾虽然寄情山水,但内心始终无法放下收复失地的理想。好友赵昌父在当年七月十五日用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韵,写了一首关于李太白、苏东坡的词,寄给辛弃疾,对他进行赞美,并约他中秋一起泛舟。然而,到了八月十四日,辛弃疾因病卧床在博山寺中,无法赴约。于是,他用苏东坡《水调歌头》的原韵写下了一首答谢好友赵昌父的词,并把这首词一块寄给另一位时任铅山县尉的好友吴子似。这首词就是辛弃疾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

01

梦幻般的词境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词人梦中登上蓝天,抚摸着皎洁的明月,仿佛瞬间度过了人间千年。他梦见自己与鸾鸟、凤凰为伴,遇到了诗仙李白和大文豪苏轼,一同登上广寒宫。他们拿起北斗作为勺子舀酒畅饮,词人也荣幸地参与其中。

下片则写词人在梦幻中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内心充满激情,不禁小声歌唱。然而,当他想再次歌唱时却从梦中醒来,推枕起身,环顾四周,感到惘然若失。他独自思考着人间事为什么会有亏有全,为什么总难圆满。这种心事,虽然可以向知心朋友倾谈,但一泓秋水却把他们隔得老远。

整首词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了辛弃疾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词中“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两句,既美丽又浪漫,体现了词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未来的憧憬。

02

英雄的孤独与坚持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托梦抒怀之作,更是一首展现英雄孤独与坚持的词篇。词中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刻揭示了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梦境中的辛弃疾是自由的,他可以与古代贤人把酒言欢,可以尽情地赏玩明月,可以无忧无虑地畅游太空。然而,现实中的辛弃疾却是孤独的,他被弹劾免官,壮志难酬,只能在病榻上遥望星空。这种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凸显了辛弃疾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03

与陆游的惺惺相惜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与陆游这两位南宋文坛的双子星,虽然人生轨迹不同,但在精神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创作的《水调歌头·多景楼》与辛弃疾在扬州创作的《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虽然内容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恢复中原的坚定信念。

陆游的词中写道:“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展现了他对镇江这一战略要地的重视。而辛弃疾的词中则写道:“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描绘了战场上的壮阔景象。

04

文学史上的地位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瑰丽奇特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宋词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个人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南宋时期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以文入词,善于用典,对豪放派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的词作在豪放之余能做到豪放、婉约兼而有之,在细致动人和豪情大气中切换自如。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不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更是他人生经历和精神世界的写照。它展现了辛弃疾在逆境中的坚持与追求,体现了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这首词不仅是辛弃疾个人的杰作,更是南宋时期文人精神风貌的缩影,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