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英案重审背后:如何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余华英案重审背后:如何筑牢儿童安全防线
2025年1月,震惊全国的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迎来新的进展。据该案当事人杨妞花的代理律师王文广透露,案件已进入最高法死刑复核程序。余华英因涉嫌拐卖17名儿童,被控犯下“情节特别严重”的罪行,或将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
这起案件的审理过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从2022年7月被刑事拘留,到2024年10月重审一审被判死刑,余华英的犯罪事实逐渐清晰。她伙同他人,在1993年至2003年间流窜多地作案,将16名儿童以3000元至12500元不等的价格贩卖至河北省邯郸市。其犯罪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案件,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儿童被拐?作为家长,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家庭和个人层面的防范措施
- 教会孩子记住重要信息
家长要教会孩子记住自己所在的城市、小区、家里的门牌号,以及父母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重要信息。同时,让孩子熟记三个紧急电话:110(报警)、119(火警)、120(急救)。
- 通过情景模拟提升防范意识
情景模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家长可以模拟常见的拐骗情景,如陌生人搭讪、物质诱惑、求助带路等,让孩子在“演练”中体验危险,思考应对策略。
- 建立安全手势和暗号系统
与孩子约定一个专属的安全手势或暗号。如果有人要带孩子走,必须说出正确的暗号。这个暗号应该定期更换,且不能轻易告诉他人。
- 利用科技手段加强防护
在外出时,可以给孩子佩戴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手环或手表。在人流密集的场所,使用防走失手链或防走失绳也是不错的选择。
- 网络“晒娃”需谨慎
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孩子的照片和信息时要格外小心。避免上传孩子的正脸照,不要暴露家庭住址、学校信息等敏感内容。设置分组权限,只与最亲近的亲友分享。
社区和社会层面的防范措施
- 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社区和学校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如消防安全讲座、防拐骗演练等。通过专业讲解和互动体验,帮助孩子们学习实用的安全知识。
- 建立联防机制
社区可以建立儿童安全联防机制,发动居民共同关注和保护儿童安全。例如,设立安全守护点,让孩子们在遇到危险时有地方可去、有人可求助。
- 加强校园周边安全巡查
学校和社区应加强校园周边的安全巡查,特别是在上学和放学时段,增加安保力量,防止可疑人员靠近。
教会孩子自救技能
- 保持冷静,保存体力
如果不幸被拐,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抗,以免激怒对方。保存体力,等待合适的救援机会。
- 寻找机会求助
在公共场所时,可以制造噪声或用大幅度动作吸引路人注意。发现警察或其他公务人员时,要迅速寻求帮助。
- 记住关键信息
尽量记住自己的移动路线、罪犯的特征以及周围环境的标志性建筑。这些信息对警方的救援行动至关重要。
儿童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余华英案的审理过程再次提醒我们,防范儿童被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让悲剧不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