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7774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1A077XB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6A01MIM00
4.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17331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0%83%E7%AC%91%E4%BB%A4%C2%B7%E5%BD%92%E9%9B%81/22064141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13IG00
7.
https://www.sohu.com/a/783707133_120886047
8.
https://m.qidian.com/ask/qpelwdykgam
9.
https://www.storymaps.com/stories/abb692eac7d04b73b29555ce007c2cfe
10.
https://m.qidian.com/ask/qtutuzfjdos
11.
https://www.baike.com/wikiid/3049734408955021704
12.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13/18/5504299_1136467853.shtml

公元1082年三月七日,黄州东南三十里的沙湖道上,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打乱了行人的脚步。同行者皆狼狈奔走,唯有苏轼一人,竹杖芒鞋,吟啸徐行。这场雨,不仅淋湿了他的衣裳,更洗涤了他的心灵,让他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途中遇雨的寻常小事,实则蕴含着苏轼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悟。"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看似简单的词句,道出了苏轼面对人生风雨时的从容与豁达。他以"竹杖芒鞋"的轻便,胜过了骑马的安稳,以"吟啸徐行"的闲适,超越了躲避风雨的狼狈。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正是苏轼在黄州期间精神境界的生动写照。

回溯至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对他的仕途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初到黄州时,苏轼内心充满了苦闷与迷茫。他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写道:"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这首词以"缺月"、"疏桐"、"孤鸿"等意象,描绘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彷徨。

然而,黄州的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逐渐抚慰了苏轼的心灵。他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态度面对生活。在友人的帮助下,苏轼在黄州城东门外的沙湖附近开垦了一块荒地,种植庄稼,自号"东坡居士"。这段躬耕生活的经历,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让他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

在黄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在逆境中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都体现了苏轼在黄州期间对生命价值的重新认识。

苏轼在黄州的这段经历,不仅是他个人的转折点,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将个人的挫折转化为艺术的升华,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超越了物质困境,达到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正是苏轼留给后人的最宝贵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