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5大穴位,告别眼干、眼涩和眼疲劳
艾灸5大穴位,告别眼干、眼涩和眼疲劳
艾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和药效作用于人体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效果。在中医理论中,眼睛与肝脏密切相关,因此艾灸特定穴位可以有效缓解眼干、眼涩和眼疲劳等问题。
《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者必劳心,故伤血。”意思是长时间用眼会损耗心血和肝血。心主血,肝藏血,过度用眼不仅会耗损心血和肝血,还会使我们的精气神逐渐丧失,眼睛失去光彩,整个人显得无精打采。
为了缓解眼干、眼涩和眼疲劳,中医推荐以下几个重要穴位进行艾灸。这些穴位不仅可以改善眼部问题,还能提升整体健康状况。
穴位一:肝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功效:肝俞穴是肝脏精气在背部转输的地方。艾灸肝俞穴可以降火退热,帮助肝脏排毒,缓解因肝火旺盛引起的眼干、眼涩等症状。
穴位二: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高骨处,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的中点。
功效: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大肠和肺相表里,肺主气,艾灸合谷穴可以调节全身之气,起到疏经活络、安神清热的作用。如果你感觉上火了,也可以艾灸合谷穴。
穴位三:三阴交
位置:位于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胫骨内侧髁之间的中点,向上约四横指宽处。
功效:三阴交是脾经、肝经和肾经的交汇点。艾灸三阴交可以畅通这三条阴经,滋补肝肾,改善因肝肾不足引起的眼干、眼涩等问题。
穴位四:足三里
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当膝眼下四横指(即三个手指宽度),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功效:足三里属于足阳明胃经,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从而滋养眼睛,减少干涩疼痛的情况。
穴位五:太溪穴
位置:位于脚内侧,当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艾灸太溪穴可以提升肾的功能,滋养肾阴,调节肾阳,对改善眼部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其他:眼部周围穴位
位置:眼球周边包括印堂、太阳穴、鱼腰穴等。
功效:这些穴位分布在眼部周围,艾灸这些穴位可以直接作用于眼部,缓解眼干、眼涩、眼疲劳等症状,有助于眼疾的恢复。
通过艾灸,或者按摩这些穴位,不仅可以缓解眼干、眼涩和眼疲劳,还能提升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