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学生美术学习心理大揭秘!

引用
腾讯
8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3A07JKW00
2.
https://www.sohu.com/a/834985689_101025
3.
http://www.zgetms.com/article-1045-1.html
4.
http://www.chinaqking.com/column-sort/detail/40/5179367
5.
http://www.ethua.com/home/page/1998
6.
http://www.zgetms.com/article-1023-1.html
7.
http://cnkili.net/show.asp?bid=27&sid=287&id=4891
8.
http://www.zgetms.com/article-1039-1.html

“当我站在大师的作品面前,我通常会想画家想通过这样的一些外形去表达什么;可是当我看到小朋友的作品的时候,我通常会想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教授一语道破了成人与儿童绘画之间的巨大差异。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画得“像不像”是评价其绘画水平的唯一标准。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评判背后,却隐藏着成人对儿童画的误解。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李甦教授通过多年研究发现,儿童画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体现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蕴含着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01

儿童画的独特心理特征

典型面画法:孩子眼中的世界与众不同

在儿童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画面:小猪总是侧面的,汽车也总是侧面的,而人却总是正面的,两只胳膊还总是直直地伸着放不下来。这种现象在儿童心理学中被称为“典型面画法”。李甦教授解释说,这是因为孩子总是选择物体最典型、最有特征的一面来表现。

透明画:透视孩子内心的纯真世界

在德国小朋友的一幅画中,他不仅画出了自己吃饭的样子,还把饭粒在肠道中的运动轨迹都清晰地描绘了出来。这种“透明画”的手法,展现了孩子对事物内部结构的好奇和探索欲。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观察,而是试图用画笔描绘出事物的内在联系。

夸张手法:情感的直观表达

一个小男孩在画自画像时,竟然把半个脸都用来画嘴巴和牙齿。原来,他特别喜欢刷牙时牙刷和泡沫在口腔中搅动的感觉。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正是孩子对某种体验特别喜爱或厌恶的直观表达。

混合视点:独特的观察视角

在一幅描绘家庭聚餐的画作中,龙虾是从上往下看的俯视视角,而画中的孩子却是正面的,父母则像散开的花瓣一样围在桌子旁边。这种“混合视点”的画法,展现了孩子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达方式。

02

美术教育的心理价值

情感表达:释放内心的情绪

美术是一种直观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的组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例如,当孩子们感到快乐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鲜艳的颜色和活泼的线条;而当他们感到悲伤时,则可能会选择暗淡的颜色和凌乱的线条。

审美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

在少儿阶段,孩子的审美能力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美术教育,孩子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从而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学会关注作品的色彩搭配、构图布局、线条运用等方面。他们会逐渐发现美的规律,理解美的内涵。

人格塑造:培养自信与专注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例如,他们可能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找到满意的色彩搭配或构图方式。这种过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使他们学会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同时,当孩子们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时,他们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03

教师的引导策略

避免用成人标准评判儿童画

李甦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很多成人往往用自己固有的思维去评判儿童画,忽略了孩子独特的视角。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一个5岁的小姑娘画了一个菠萝,但只画了一圈刺儿。当老师问她为什么没有画满时,她回答说:“我画的是菠萝的心,是菠萝的里面。”这个回答让李甦教授意识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成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理解方式

结合艺术与心理学,解决成长烦恼

博雅小学堂联合创始人邓瑾认为,艺术和心理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是一个人表达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识的方式,而心理学则让孩子从情绪、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深层次地理解自我,理解他人。通过欣赏艺术,孩子可以走进艺术家的心理和心灵,和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在《烦恼了就去美术馆》一书中,作者王滢露通过带领小主人公小雅欣赏高更和凡·高的友谊故事,帮助她理解了竞争与友谊的关系;通过马蒂斯和毕加索的故事,让她明白了真正的友情不会被输赢所折损。这种将艺术与心理学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帮助孩子解决了成长中的烦恼,还培养了他们的感知、共情、疗愈和力量。

04

结语

美术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情感共鸣,帮助他们表达内心感受,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该摒弃用成人标准评判儿童画的习惯,而是要学会欣赏孩子画作中蕴含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画的价值,帮助孩子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快乐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