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名家作品赏析 | 国画中的雪景奇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名家作品赏析 | 国画中的雪景奇观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2819923_121123943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雪景一直是一个深受艺术家们喜爱的题材。冬日的静谧与纯洁,不仅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了他们表达情感和哲思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无数名家通过笔墨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雪景奇观,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融为一体。

节选作品赏析

伊吾闾瑞雪图

《伊吾闾瑞雪图》是张大千于1965年创作的一幅山水画,描绘了新疆伊吾闾(今称伊吾)地区的冬日雪景。整幅画面构图严谨而富有层次感。远处的雪山巍峨耸立,近处的树木和房屋点缀其间,形成了一种远近结合、动静相宜的视觉效果。张大千巧妙地运用了淡墨和浅色,勾勒出雪后的清新与纯净。雪地的白色与山石的灰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作者简介: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四川省内江市人,中国近现代国画家。代表作品《荷花图》《爱痕湖》《长江万里图》等。先后拜书画家曾熙、李瑞清为师,主攻魏碑,兼学行、草、篆、隶等体。在上海期间,与兄弟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画派。1944年,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受到重庆各界关注。之后在亚、欧、美举办了画展,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是吴冠中于1980年代访问云南时所创作的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中,吴冠中通过不同深浅的颜色变化描绘出雪峰的层次感。这种色彩处理方法使得画面既具有视觉冲击力,又能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吴冠中的线条流畅自由,既有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又融入了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他巧妙地利用线条勾勒出山脉轮廓,并通过留白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空间感。吴冠中在这幅作品中尝试将点彩派技巧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技法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局部细节赏析

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年8月29日—2010年6月25日),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中国现当代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于1934年毕业于无锡师范初师,后考入浙江大学附设工业学校电机科;1936年,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在李超士、方干民、王子云等指导下学画;1938年,由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预科升入本科,师从常书鸿、关良学习油画;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并任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教授素描和水彩。

雪牧

《雪牧》是李可染于1960年代创作的一幅水墨画,描绘了冬日里牧童在雪地中的情景。这幅画作以简洁的构图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方农村冬季特有的宁静与祥和。画面构图简洁而不失层次感。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近处的树木和房屋点缀其间,形成了一种远近结合、动静相宜的视觉效果。李可染在这幅画中巧妙地运用了干湿浓淡不同的笔墨,表现了雪地的质感。他用淡墨勾勒出雪地的轮廓,再用浓墨点染树干和屋顶,使画面层次分明,富有变化。



局部细节赏析

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画家,齐白石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华岳雪霁图

《华岳雪霁图》是石鲁于1963年创作的一幅水墨设色画,描绘了西岳华山在雪后初晴时的景象。这幅画作以大胆的构图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了华山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雪后清新的空气。整幅画采用了较为夸张的比例来表现华山之巍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画面中既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有平缓开阔的谷地,形成了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布局。石鲁在这幅作品中巧妙结合了干湿浓淡不同的笔法,特别是使用重墨勾勒出岩石纹理,再用淡墨渲染雪覆盖的地方,营造出一种厚重而又不失轻盈的效果。



局部细节赏析



作者简介:石鲁(1919年12月—1982年8月25日),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文公乡,祖籍江西景德镇,原名冯亚珩,中国现当代书画家、山水、花鸟画家。石鲁于1934年在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学习;1937年,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毕业;1940年,进入陕北公学院学习,并更名为“石鲁” 。

雪夜访戴

整幅画面布局紧凑而不失空间感,通过对人物、树木位置的巧妙安排,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尤其是在处理雪景时,采用留白手法来表现积雪覆盖的地面,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纯净明亮。吴昌硕擅长运用简练有力的线条勾勒形象,无论是人物轮廓还是枝干纹理都被刻画得生动逼真。这种看似随意实则精心设计的笔法,充分展示了画家深厚的功底。这幅画虽然主要使用墨色,但通过对浓淡变化的精确控制,成功地塑造出了层次分明且富有质感的画面效果。尤其是对于雪景的表现,利用不同浓度的水墨渲染,既突出了雪后清冷的特点,又不失温暖的人情味儿。



局部细节赏析

作者简介:吴昌硕(1844年9月12日 [29]—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厉良玉、赵之谦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