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春山》爆红背后:贵州文化闪耀春晚舞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春山》爆红背后:贵州文化闪耀春晚舞台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09A0514600
2.
https://www.sohu.com/a/783353882_488491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63605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8A01Z1I00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8%A5%E5%B1%B1%E5%AD%A6/64057917
6.
https://www.gzculture.net/gdft/wenhuamingren/48289.html
7.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226914399.html
8.
https://fgml.hywan.com/news/newsdetail?id=HeZVj9qh/EXdp6vvFw
9.
https://peking.bjd.com.cn/channels/5b165687a010550e5ddc0e70/contentShare/6079619ae4b0ae1bb0032577/AP65ea959be4b0641781565edb.html
10.
https://www.gzstv.com/a/cde6e8f0920744c8abe9825eda2e8bda
11.
http://www.qdnwm.gov.cn/xiangfengwenming/6948.html
12.
http://m.huarenjian.com/ssrd/28190.html

202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一曲《上春山》迅速走红,占据各大话题热搜榜单并引爆网络。这首歌的旋律朗朗上口,歌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带给大家对于春天的美好愿景和希望,引发了广泛共鸣。歌曲的背后,是春山音乐的创始人张超对贵州山水的无限深情和对音乐的执着追求。

音乐是心灵的寄托,是情感的表达。“说实话,写歌没办法预判它能不能火。”对于《上春山》的出圈,张超既感到意外又感到欣喜。这次为《上春山》作曲,也是自己生活的土地给予了张超灵感。整首《上春山》,包含着民族元素、山水田园、人文情怀等,“创作的灵感大多来自家乡”。

《上春山》是张超与词作者玉镯儿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两人都来自黔东南,对贵州的山川河流、民族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情感。此前,两人从2012年的《我在贵州等你》合作至今,已有无数佳作诞生并广为传唱。

在贵州土生土长的张超,自幼便与大自然和少数民族文化紧密相伴,贵州给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创作养分。经常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山间采风,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深入交流,聆听他们的歌声,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民族地区的方言、习俗中捕捉丰富的音乐元素。

“贵州的山,我走不完,也写不厌。我写的很多歌里都带有‘山’,比如《奢香夫人》里的‘乌蒙山连着山外山’,然后又是《上春山》……”张超说,山里面跟平原地区不一样,隔一座山就是一个世界,他始终坚持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汲取养分进行创作,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如果说我的音乐创作是朵花,那花儿不能离开土壤,这个土壤就是贵州。就像我喜欢的侗族大歌一样,侗族大歌只有在大山之间听才有韵味,任你用最先进的录音设备也录不出它在山间回响时的韵味。”张超坦言,音乐离不开地气,贵州的土地就是他音乐的“根脉”。

提及公司更名,张超说,“春山”这个词汇本身也蕴含着特定的寓意,象征着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创新的音乐之旅。希望通过新的名称展现出公司在音乐创作理念、发展方向或品牌形象上的全新定位与追求。

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作品多火,外界如何定义,张超始终保有对音乐的热忱,行走于贵州的山山水水间汲取养分,不断创作。写不尽的歌曲元素,用不尽的题材。“喜欢自己的家乡,想在家乡创作出更多的歌曲。”张超说,贵州山水很亲切,自然环境、人文风情、民族特色等都可以放进他的音乐里,每隔一两个月都会带着春山音乐团队到贵州各地进行创作采风。

除此外,春山音乐创作的还有致敬师者的《新竹词》;致敬英雄的《木棉红了》;致敬医护人员的《天使的样子》;2023年全国少工委六一云队课主题曲《少年乘风》;2023年全国少工委建队日云队课活动主题曲《少年有志》;取材自苗族传说的《蝴蝶妈妈》;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主题曲《因为有光》;2023年快手年度盛典定制歌曲《一起闪耀》《无以为谢》;2023年中国村歌大赛一等奖歌曲《团圆歌》等等。

“我们立足贵州,将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经典乐曲进行加工和二度创作,与流行音乐相融合,以老歌新编、新唱的方式,传承经典,弘扬民族精神,致力于把更多的贵州风景和文化通过音乐展现给大家。”张超和他的春山音乐团队一直努力将音乐与教育培训、旅游等文旅产业、国际国内市场结合,促进民族流行音乐发展,催生民族流行原创音乐产业链,为民族流行音乐的国际化贡献力量。

“我上春山,约你来见……”龙年新春,一首《上春山》风靡各大平台,成为国民级爆款歌曲。它的旋律为何过耳难忘、让人百听不厌?被誉为“诗歌照进现实”的歌词,又包含怎样的技巧和策略?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春山》的词曲作者,探寻歌曲爆红背后的创作故事与方法论。曲作者张超曾创作《最炫民族风》《奢香夫人》等作品,他说,“好听、好唱、好记”是他一直信奉的原则,“越真诚越能打动人”。词作者玉镯儿说,中国人对古诗词的记忆也许早已融入了生命,但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必须符合当下的审美习惯。

对音乐人张超来说,《上春山》不是他的第一首国民级爆曲。他也是《自由飞翔》《最炫民族风》《奢香夫人》《荷塘月色》等一系列作品的词曲作者,尤其擅长用流行乐的方式诠释“民族风”,业内人称“神曲教父”。

早在十余年前,就有音乐学者撰文分析他的作曲技术。近日,张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笑称,他自己倒是从来没有总结过。谱曲的过程,就是一次freestyle(即兴发挥),不会考虑它要符合怎样的风格:“我就是内心想写这么一个东西;觉得我拿着这个题材,就应该这样处理……”

这种难以言传的“感觉”,背后是专注而广泛的积累。张超热爱民歌,“各个地方的民歌我都很喜欢,天天听,也喜欢去琢磨这里面的事儿。”与此同时,常居贵州、并在此设立音乐工作室的他,经常到少数民族聚居的大山深处采风,与当地人同吃共住。

“山里面跟平原地区不一样,隔一座山就是一个世界,可能方言、各方面习俗都不同,所以,我们每次去山里采风,捕获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张超说,贵州的山,他走不完,也写不厌,“我写的很多歌里都带‘山’,比如《奢香夫人》里的‘乌蒙山连着山外山’,然后今年又是《上春山》……”

在张超看来,民间流淌出的音乐优美动人,自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耳濡目染,受到无数启迪。去年10月,他应邀创作新歌《上春山》时,也自然而然地融入了贵州当地少数民族民歌、民间音乐的元素。他用通俗的比喻介绍:“每一个地区的音乐,都有它的‘基因’。如果我们把这个‘基因’提炼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拓展,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哦,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民族风’,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地方的味道。”

贵州少数民族想唱就唱、面对天地随心而歌的状态,也让张超感悟出,何为音乐的“本真”。他说道:“一首歌的旋律越真实、越真诚,就越能打动人,不要写得过于复杂、笼统;其二就是‘好听、好唱、好记’,这也是我一直秉持的。《上春山》的创作也是如此。”

很多观众发现,《上春山》的歌词中,“隐含”着众多古诗词。词作者玉镯儿回应南都记者称,她并没有刻意集句,“只是当我的好朋友张超把旋律小样拿给我的时候,我听到这样清新悦耳的旋律,那些曾经读过的诗词、看到过的春天的景色,马上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歌词也就一气呵成地写出来了。”整个写作过程,不到3个小时。

玉镯儿本名孙红莺,是贵州省丹寨县人,曾创作出《白狐》《花满楼》《最美的情缘》等歌词。早在2012年,她就与张超合作了《我在贵州等你》,此后又有多次联袂创作,已经十分默契。为《上春山》填词时,随着张超谱写的旋律,她感受到万物复苏、草木葱茏的春意,还想到了一系列春天的节庆和民俗乐事——在贵州很多地区,自古以来除了春节,还很重视农历三月初三,现在又叫爬山节、爬坡节,有登高赏春的节俗,这就是歌名《上春山》的由来。玉镯儿说:“我想表达的意境是,希望邀请家人、朋友一起去踏青,看看祖国大好河山的迫切心情,‘春光这么好,人间这么美,但是有你才完美’;也希望通过歌曲传递出‘步步登高’的祝愿。”

玉镯儿。

配合音乐的整体风格,她选择了带有诗意和古文色彩的白话语言,许多意象都能在古典诗词中找到对应,巧妙的串联与化用,被网友誉为“诗歌照进了现实”。有一条高赞评论说:“怪不得这么朗朗上口,都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回旋镖。”玉镯儿看到后,很是感慨,“也许我们曾经读过的那些诗句已经融进了我们的生命,才会让这么多人都感到亲切和喜爱吧。”

身为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和受益者,玉镯儿向南都记者回忆,她小时候背诵诗句,都是“唱着背”的——拿当时最流行、自己最喜欢的音乐作为旋律,将古诗词编进歌里唱,加深记忆。后来她发现,对于现在的受众,音乐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经典古诗词的方式。

“作为音乐人,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玉镯儿分享道,“我认为,不可能一成不变地照搬,必须融入现代的呈现手法,让它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习惯和内心感受;不同的题材,要用不同的‘语言’去创作歌词,比如更诗意的语言,或者更口语化的、带有助词的语言等等,语言的选择不能脱离音乐本身。”

《上春山》走红以来,不仅登上了各大音乐平台榜单,还数次引爆社交网络,多种衍生作品为歌曲注入了新的内涵。

#各地文旅都在上春山#的话题中,“花式内卷”的文旅局官方账号们争相用这首歌制作MV,剪辑当地美景,向游客发送新春的邀约;自媒体圈则掀起了翻唱热,还涌现出方言版、高音版、二次元版……创意不断;也有人为《上春山》配上中国舞剧的画面,且歌且舞,更凸显了原作的古典韵味。

继魏晨、魏大勋、白敬亭在央视龙年春晚的首唱之后,2月24日(正月十五),河南卫视《2024元宵奇妙游》邀请歌唱家雷佳携手贵州当地的民间音乐人、山娃娃们,在万峰林的油菜花田间带来了实景版《上春山》,又一次刷屏热搜。

谈及两个晚会版本在音乐上的不同,张超这样向南都记者描述:“央视的版本,更多的是‘年味儿’,里面有鞭炮的音效、锣鼓喧天的氛围;而《元宵奇妙游》,我们重新编曲,加入了苗族飞歌,还有布依族的八音坐唱——这些都是我们本地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形式;编曲也更加活泼,比如这个版本的前奏,就是从一个很欢快的氛围开始的,希望更好地展现‘春意盎然’的感觉。”

《上春山》面世之后,玉镯儿一直关注着网上的反馈,她也想告诉听众:“其实我们今天看到的春天,和古人看到的是一样的。在每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们都会有‘出门俱是看花人’的拥挤,也会有‘赏玩夜忘归’的闲暇;我们会看到‘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儿童,也会遇见‘白发戴花君莫笑’,在花前留影的老人……这些诗词经典,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等着我们每个人去传承。”

她很高兴看到,越来越多人以诗词作为《上春山》的“打开方式”,“我更希望大家,特别是年轻一辈的观众,通过歌曲更喜爱我们的古典诗词。”

在当代年轻人之间的聊天对话中,经常会出现独特措辞,有些让2G网冲浪的小伙伴们难以猜测它真正的意思,加大了交流的困难度!

今天饼饼来给大家分享下最近的年轻人网络流行用语,大家了解下文字下真正的奥妙!

(素材源于网络,侵删)

春山学”梗含义

此梗指在职场中积极主动地争取成为中心人物,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此吸引领导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春山学”梗出处

此梗出自于今年一个表面平平无奇,细品暗流涌动的歌唱节目《上春山》,白敬亭、魏大勋、魏晨演绎的春晚节目在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

更是衍生出了大量的分析视频(包括彩排和直播的多个版本),数百万网友逐帧研究,试图从白敬亭换衣服、抢C位,影响节目的动作、表情等,解读出走位到底是意外还是本就如此安排,因此被调侃为“春山学”。

相关截图

梗实际运用科普:

央视还出了一个特效轮换位置的《上春山》版本,被称为“手动上春山”。

B站和抖音上涌现了多个“春山学”视频,从各个角度分析白敬亭应该是抢位置了,其角度包括但不限于:能不能听到白敬亭轻声说“差不多行了”;逐帧分析舞台走位不正常;“上春山”来自宋朝诗歌《望春山》;修改视频如果轮着登上最高台阶会怎么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