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千年古建,你我皆是传承人
守护千年古建,你我皆是传承人
“地上文物看山西”,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摇篮”,山西省拥有全国最多的古建筑遗存。在晋东南的高平市,这片土地上散落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古建,它们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见证着中华文明的辉煌。
然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据统计,高平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574处,其中不少古建筑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经费短缺、管理能力不足、煤矿采空区威胁等问题,成为文物保护路上的“拦路虎”。
面对这些挑战,高平市积极探索文物保护新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以鹿宿石窟为例,这座位于丹朱岭西麓的石窟寺,通过设置围栏设施、登记造册等方式得到有效保护。目前,石窟群的1号—6号窟周围均设置了围栏设施,为后续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高平市的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但要真正实现文物的可持续保护,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那么,作为普通公众,我们能为文物保护做些什么呢?
首先,捐款支持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比如,山西省就设立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基金”,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这些资金将用于文物修缮、保护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等。
其次,参与志愿者活动也是贡献自己力量的重要途径。各地文物部门和文保单位经常组织文物普查、讲解、日常维护等志愿者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为文物保护出一份力,还能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最后,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在参观文物古迹时,遵守参观规则,不乱刻乱画,不随意触摸文物;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身边人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
文物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业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这份宝贵的历史记忆传承给子孙后代,让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