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下浩里:百年老街的艺术新生
重庆下浩里:百年老街的艺术新生
重庆下浩里,这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如今已成为一处充满艺术气息的网红打卡地。从北宋苏轼为其命名,到19世纪末成为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再到2023年完成改造焕新颜,下浩里见证了重庆的历史变迁,如今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历史的印记
下浩里位于重庆南岸区南滨路,东水门大桥北侧,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北宋年间,苏氏三父子自嘉州乘船东下汴京科考,船至恭州(今重庆市),见长江中卧有“似龙的巨石”,苏轼将岸边村落“江口村”改名为“龙门浩”,“龙门浩”由此得名,并在南宋绍兴年间形成水陆码头,逐渐衍生出“上龙门浩、下龙门浩”的地名,而下龙门浩就是今天的下浩里。
19世纪末期,这里洋行别墅林立、商贾云集,形成中西风格融合的建筑群。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浩里逐渐破败,成为危楼破房的集中地。2023年8月,下浩里完成改造,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艺术的新生
改造后的下浩里,依然保持着青砖、旧瓦、条石的基底,但已焕发出新的生机。运营团队用“策展”思维介入下浩里,让焕新后的老街继续在城市中自然生长。
下浩里运营团队总负责人薛薇曾是重庆原美术馆的馆长,团队伙伴的工作背景都和艺术文化策展相关,并非“科班出身”的商业地产人。具备跨界能力的运营团队选择用文化艺术共创的方式更新老街:比利时当代漫画·中国西南青年艺术家联展,联动重庆、成都两地十三家知名书店举行“漂流书展”,启动“城野共振计划”带来树下音乐会、音乐艺术雅集、城野疗愈市集、国内首个新能源越野摩托车城市障碍赛……
在原生空间特色与艺术文化碰撞下,下浩里年轻、先锋、有趣的气质逐渐成形。错落交织的特色店铺,共同构建出下浩里人文融合创新的“氛围感”,也让这里成为重庆在地创新品牌的孵化地。
独特的建筑风貌
下浩里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中西合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这里的房屋形式多样,悬山、歇山、攒尖宝顶等中式建筑元素与老虎窗、希腊柱等西式风格完美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重庆式表达”。
修复后的下浩里,充分尊重了原有格局,街道3至5米宽,两旁建筑多为两三层,老青砖、旧灰瓦、青条石,甚至废弃的磨具,都适度保留,让老街百年来的传统韵味流淌传承。
文艺气息与现代活力
如今的下浩里,不仅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更融入了现代的文艺气息。这里汇集了40余家新消费及主理人品牌,包括“重庆中式下午茶之光”和山茶食店、重庆折耳根专门店“来折里”等。这些特色店铺为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成为年轻人的聚集地。
实用游玩攻略
交通:从地铁上新街站2号口出来,步行几分钟即可到达下浩里入口。
最佳游览时间:建议晚上7点左右到达,此时老街亮灯,夜景最美。东水门大桥在灯光装点下,宛如一条巨龙横跨长江,时不时的一班轻轨从中穿过,与桥下车水马龙和江面的游船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绝美动态画卷。
打卡点推荐:
- 观景台:方便欣赏东水门大桥和长江夜景的绝佳位置,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 福门:挂上了大红灯笼,新年节日氛围感分分钟拿捏。
- 石梯街巷:老街的石梯和小巷充满了复古韵味。漫步其中老建筑和招牌都是很好的拍照元素。
游玩建议:
- 晚上亮灯时间大约七点左右,建议提前到达
- 周末和节假日较多,也可工作日前往
- 建议穿着舒适的鞋子,方便行走
重庆下浩里,这座百年老街在艺术的滋养下重获新生,成为了一处融合传统与现代、历史与艺术的独特存在。无论是品味一杯香茗,还是欣赏一场艺术展览,亦或是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你都能感受到下浩里独特的魅力。这里不仅是重庆的网红打卡地,更是这座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