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岛:生态+铺就小康之路
东山岛:生态+铺就小康之路
2023年,福建漳州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向世界分享东山岛的生态保护实践经验。这个位于福建南部沿海的海岛,不仅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更以其创新的“生态+”模式,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
生态建设:从污染治理到环境修复
东山岛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总面积243.4平方公里。近年来,东山以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主基调”,围绕“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建设目标,坚持陆海统筹、一体治理,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在污染治理方面,东山实施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一体化工程,实现湾区污水治理全覆盖。据统计,南门湾-金銮湾段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同时,东山还建立了生态安全网、环卫保洁网和污水处理网,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保障。
在生态修复方面,东山坚持边修复边保护,推动“海岛绿”“海洋蓝”“珊瑚红”相得益彰。当地种植木麻黄,为海湾筑起生态林带,并建成东山-南澳生物洄游走廊示范海岸带综合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生态+”模式: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东山岛的生态建设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模式。
生态+旅游:打造特色海湾
东山岛拥有南门湾、屿南湾、马銮湾、金銮湾四个特色海湾,每个海湾都有其独特韵味。南门湾倚靠古城老街,是“人间烟火境”;屿南湾奇礁林立,是“私密浪漫地”;马銮湾沙滩绵延,是“亲海度假区”;金銮湾山海相依,是“倾情游乐场”。通过生态建设,这些海湾不仅环境更加优美,也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产业:发展绿色经济
东山岛立足当地丰富的海洋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旅游康养等产业。2023年,全县地区总产值达273.9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16.55亿元,增长9.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83亿元,增长4.9%。
生态+科技:赋能生态保护
在东山珊瑚保护区,科技正为生态保护插上科技翅膀。厦门大学科研团队与华为合作,利用AI技术对水下视频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目前5种造礁石珊瑚的识别准确率已达99%,35种鱼类的综合识别率可达93%。这种创新的监测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保护效率。
生态红利: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改善了东山岛的自然景观,更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2023年,东山岛接待游客超856.9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9亿元。同时,生态建设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56.06亿元,同比增长14.2%。
经验启示:打造可复制的生态建设模式
东山岛的生态建设经验,为全国海岛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其“生态+”模式,不仅实现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真正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东山岛的实践证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创新的“生态+”模式,东山岛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更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国海岛生态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