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变身“健康管家”:重庆陈家桥医院的创新实践
网格员变身“健康管家”:重庆陈家桥医院的创新实践
2025年1月,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启动“健康入网”专项行动,创新实施“医网联动,双格合一”新模式。医院联合西部(重庆)科学城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及其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展“红岩医者进社区”健康网格化服务签约,积极打造“1+10+N+1”基层健康管理服务新阵地。这一创新模式,不仅优化了基层医疗服务,更为网格员参与居民健康管理开辟了新路径。
网格员的新角色:健康服务的“前哨兵”
在传统的社区管理中,网格员主要负责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任务。而今,在健康管理领域,网格员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他们不再是单纯的社区管理者,而是成为了居民健康的“守护者”。
在重庆市城口县,卫生健康委将东安镇兴田村作为卫生健康“枫桥经验”试点村。在这里,网格员不仅是网格管理员,更是健康知识的宣传员。他们与家庭医生密切配合,每月至少有4天在网格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指导、慢病管理等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兴田村全村儿童基础疫苗接种率和营养改善项目均达100%,网格内常住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0%,规范率高于75%,“两癌”筛查完成率及老高糖患者规范管理率均高于80%。这些数据背后,是网格员们辛勤付出的成果。
“1+1+1”模式:网格员与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
在陈家桥医院的“医网联动”模式中,一个显著的创新是“1+1+1”网格健康服务团队的组建。即选派专科医生任“网格医生”,与家庭医生、社区网格员共同组成健康管理团队。这种模式下,网格员的角色从“信息收集者”转变为“健康服务助手”。
网格员凭借对社区环境的熟悉和与居民的良好关系,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居民的健康需求,及时反馈给医疗团队。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健康知识普及、慢病患者随访等任务,成为医疗资源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实践成效: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这种创新模式的效果如何?深圳市龙华区的实践给出了答案。截至2023年底,龙华区共组建了646个由全科医生、团队秘书、公卫医师、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专科医师组建的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团队。2023年,全区共有107.54万人签约家庭医生,全人群签约率42.42%,同比增长94.57%。
在重庆,陈家桥医院的“医网联动”模式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网格员的参与,医院能够更精准地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更实现了从“治病”到“防病”的转变。
未来展望:网格化健康管理的广阔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管理需求日益增长。网格员参与健康管理的模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网格员的“前哨”作用,可以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控制慢性病的发展。
同时,这种模式也为网格员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参与健康管理,网格员能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当然,这种模式的推广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网格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等。但总体而言,网格员参与健康管理的模式,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从重庆到深圳,网格员参与健康管理的模式正在逐步推广。这种创新不仅优化了基层医疗服务,更为网格员自身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网格员将成为居民健康管理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