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造假引欧盟担忧,专家分享“三看”挑出好油
橄榄油造假引欧盟担忧,专家分享“三看”挑出好油
2024年第一季度,欧盟在跨境贸易往来中检测出50起涉及橄榄油质量及安全的案件,创近年新纪录。从虚假标签到掺杂矿物油、杀虫剂,甚至玻璃碎片,橄榄油造假问题引发欧洲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对此进行了解读,并分享了实用的鉴别方法。
近年来,欧洲频繁出现食用橄榄油造假事件。据英国《卫报》报道,欧盟2024年第一季度在跨境贸易往来中检测出50起涉及橄榄油质量及安全的案件,是2018年同期的三倍多,创近年新纪录。
除了长久以来存在的用虚假或误导性标签欺骗、误导消费者,一些橄榄油还检出矿物油、杀虫剂成分,更有甚者检出玻璃碎片,引发欧洲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欧盟跨境贸易往来中的检测情况,并不包括各国“内销”的橄榄油产品,有机构推测欧洲橄榄油市场上的实际问题要严重得多。
“欧洲橄榄油造假由来已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将特级初榨橄榄油(更优质、未精炼、酸度较低的油)与质量较差的油混合掺假,或将初榨橄榄油标记为特级初榨以次充好,或使用误导性标签或虚假原产地标签欺骗消费者,早已是欧洲橄榄油市场上的“常规操作”。欧盟委员会2022年的一份报告称,橄榄油是欧洲造假现象最严重的食品之一,也是最常受到调查的食品之一。近年来,欧洲橄榄油造假事件愈加频发,冲击市场诚信体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欧洲橄榄油造假这么多?朱毅表示,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长久以来受到市场追捧,供求长期失衡。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18年以来,受到高温和其他因素影响,橄榄油产量骤减,价格已上涨一倍以上。因此,一些不法商人通过掺假、假冒等违法手段牟取暴利。即使在原产地也存在假货遍地的情况。自2023年初以来,各成员国向欧盟发送的182份橄榄油欺诈和不合规通知中,有54份涉及意大利产品,41份来自西班牙,39份来自希腊。这几个国家都是世界橄榄油的主产区,例如,西班牙橄榄油产量约占世界1/3以上,意大利占1/4,希腊占1/5。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意大利警方近期在该国南部破获了一起橄榄油造假大案,没收共计42吨的“假油”,市值约为100万美元。
尽管欧盟发布了橄榄油及相关产品的标签和包装规则,也严厉打击低质量或标签欺诈等违法行为,但橄榄油造假仍层出不穷。俗话说:“油加油,鬼发愁。”在朱毅看来,普通消费者很难鉴别橄榄油的品质高低,建立全程可追踪的溯源体系是监管的关键,期待欧洲有更加切实的行动,从根本上杜绝橄榄油造假。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在选购橄榄油时,要尽量选择信得过的品牌商超、电商平台购买大品牌,学会以下鉴别方法,尽量避免掉坑风险。
看品名。最好的是特级初榨橄榄油,也叫特级原生橄榄油,其次是初榨橄榄油,然后分别是普通初榨橄榄油、果渣油、精炼橄榄油。
看加工工艺。物理冷榨是最好的加工工艺。如果标签上没有注明工艺,往往是精炼油。
看产地和瓶装。橄榄油的主要产地是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地,正规海关进口的橄榄油必须有中文标签(含产地等信息)。进口橄榄油有原装和分装两种,原装指在国外原厂灌装的小包装产品,分装则是由代理商批量进口,在国内灌装,前者相对较安全。消费者可通过产品的CIQ(出入境检验检疫标识)标签和QS(食品安全认证)标志,以及“原装”或“分装”字样区分。包装上,选择深色玻璃装或不易透光器皿包装。
需注意,橄榄油购买后,打开后闻到一股淡淡的青草香味,油体透亮或略有悬浊,尝起来也有橄榄油特有的香味,说明品质较好。拧开瓶盖后如果闻到一股哈喇味,说明品质较差或已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