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调皮学生的心理秘密大揭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调皮学生的心理秘密大揭秘!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04644364_121956425/?pvid=000115_3w_a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C4LUNF0516BILI.html
3.
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jiaoyuxushi/17465091.html
4.
https://m.sohu.com/a/804645124_121956425/?pvid=000115_3w_a
5.
https://www.sohu.com/a/777867667_121106869
6.
https://m.diyifanwen.com/fanwen/jiaoyuxushi/17531171.html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9A031JC00
8.
http://www.jyb.cn/rmtzgjyb/202412/t20241229_2111289451.html
9.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52f7b04d5a624bd7a624321a6798fcbd!!wm_id=adbde57348a2401796bdb3810b15eb66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07/11/963138_1113537226.shtml
11.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78746f2adbc244b3860e41049ceb348c!!wm_id=be34f5c744cd44d299ccd9670ac4e5aa
12.
http://m.jyb.cn/rmtzgjyb/202404/t20240421_2111183949_wap.html

“老师还没喊开始,你就动起来了,真是不讲武德啊!”这句原本是网络热梗的话,如今却频繁出现在校园里。最近,一段名为“调皮的学生,不讲武德,我还没喊开始!”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展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一系列搞笑瞬间。视频中,学生们在课堂上嬉笑打闹,甚至在老师还未开始时就急于参与游戏,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些看似无害的调皮行为,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学生心理的一些普遍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通过调皮捣蛋的方式来寻求关注和自我确认。这种行为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动机和教育意义。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调皮学生可以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1. 无心之过型:这类学生通常由于思维敏捷,在老师提出问题或讲解知识点时,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他们并非有意捣乱,而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表达欲。例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不举手就突然提问题,打断老师的话,这往往是因为他们急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2. 纪律松散型:这类学生通常缺乏课堂纪律意识,习惯在课堂上随意发言,以吸引注意力或展示自己的存在感。他们往往对课堂规则视若无睹,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比如有的学生在上课时喜欢接话,不仅打乱了课堂秩序,还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3. 情绪不稳型:这类学生可能由于家庭、学习或人际关系等因素,情绪波动较大,在课堂上容易因情绪激动而接话。他们往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在受到批评或感到压力时,会通过调皮捣蛋来宣泄情绪。

  4. 调皮捣乱型:这类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喜欢通过接话、捣乱等方式挑战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出于报复心理或为了吸引关注,故意在课堂上制造混乱。比如有的学生会故意在课堂上制造噪音,或者在老师讲课时做鬼脸,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

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 对于无心之过型学生,教师可以用眼神、手势或简短的话语提醒他们注意课堂纪律,同时在课后与他们沟通,肯定其思维敏捷的优点,但也要指出缺乏自我控制的问题。

  • 对于纪律松散型学生,教师需要严明课堂纪律,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并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

  • 对于情绪不稳型学生,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可以通过设立“情绪信号灯”等方式帮助他们识别和管理情绪,同时与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情绪问题。

  • 对于调皮捣乱型学生,教师需要宽严并济,当他们在课堂上接话时,应立即且温和地打断,用眼神或简短语句示意其保持安静,同时记录下该行为,课后私下与学生进行交谈,了解其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除了上述策略,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创意方法来应对调皮学生:

  • 邀请上台:给调皮的学生一个正式的发言机会,既能满足他们的表达欲,又能让他们意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 读课文:让调皮的学生朗读课文,既能让他们安静下来,又能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 幽默化解: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尴尬,比如“嘿,未来的喜剧之星,咱们先把笑点存起来,下课再‘开箱’笑个够。”

  • 设立“课堂小主播”:每周选出一名“课堂小主播”,负责总结前一节课的要点,或分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知识。

  • “沉默是金”挑战:设立“沉默是金”挑战日,鼓励学生在这一天尽量保持沉默,只通过举手和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 “思考卡”制度:为爱接话的学生准备一张“思考卡”,当他们在课堂上想接话时,可以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举手示意老师。

  • 创意问答箱: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创意问答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或想法写在纸上,然后投入箱子中。

值得注意的是,调皮并不等同于无能。有些调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展现出很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适当的引导,他们可以在探索和尝试中获得巨大的成长。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儿童的顽皮,没有顽皮的儿童,就不能建立真正的教育学。”

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调皮学生的行为,将成为教育工作者与家长们共同的使命。这不仅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合作。

研究表明,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产生“1+1+1>3”的叠加效应。当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同、相互支持的时候,我们创造了更多教育扩优提质的新增长点和新通道。例如,杭州市临平区的“家有爱”育人项目、潍坊清平小学的家访单等创新实践,都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动案例。

教育不是某一方的独奏,而是多方合力的交响。我们期待,通过“教联体”的建设,调动更多资源,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让协同中的效率成本、磨合代价变得最小,育人成效变得最大,持续保持“1+1+1>3”的聚合效应。

面对调皮学生,我们不仅要包容,更要赋予他们更多积极的引导。也许通过心理学知识与技巧,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自我,在充满挑战的校园生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