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竟然与紫金山有关?
春节申遗成功竟然与紫金山有关?
提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现在告诉你
过年也是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
我国共有44个项目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
总数居世界第一
就在小布盘算着啥时候放假的时候
在春节申遗视频中
竟然发现了紫金山天文台的身影
原来
春节与紫金山天文台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春节申遗与观象授时
春节在我国传统历法当中的具体日期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古人称春节为“岁首”,寓意着一年的开始。
最初关于年的概念,指的是庄稼成熟的物候情况。《说文解字》中曾谈到:“年,榖(谷)熟也。从禾,千声。”谷物成熟所经历的周期也意味着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我们将其称为太阳回归年。
不过春节在每年的公历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有时是在公历一月,也有时会在公历二月,一般在公历1月下旬至2月下旬之间波动。那么春节的日期是如何确定的呢?这就与我国的传统天文历法、古人的观象授时息息相关。
观象授时
即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天象运转
来确定时间
自然物候的变化、季节的流转更迭,造就了古人通过观察身边各种自然规律以及天象变化来确定时间的习惯,他们通过仰观宇宙、观测天象,可以准确地知道节气的转变和时间的变化,并对此进行仔细梳理与记录,这便是所谓的“观象授时”。
《诗经》里曾写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的就是人们通过观测星象,了解和掌握季节的变换,从而指导人们日常的农业生产、工作生活。
2025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
在汉代之前,岁首(新年)开始的日期是不断变动着的,新年并没有被确定下来是具体的某一天。夏历将新年确定为正月初一,商历则是十二月初一,而周历又将其改到了十一月初一,等到了秦至汉代中期,新年的时间又被调整为夏历的十月初一。
直至公元前104年《太初历》的颁布,才正式确立了以正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岁首。《太初历》是我国古代首次将二十四节气正式订入历法的一部历法,同时也是我国历法史上一次重大的历法改革,对后世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中国传统历法自殷商以来就是兼顾太阳和月亮运动的阴阳合历。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作为我国现代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紫金山天文台每年便承担了编算专业天文历书和民用日历资料的工作。
在国家标准委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由紫金山天文台承担起草的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正式发布并实施。
该标准首次明确了农历计算的模型和精度以及编排规则和表述方法,为农历日历编算提供了科学的规范依据,确保农历日历编算结果的准确性,对确保公开发行的农历日历的准确性,及有效维护国家历法应有的严肃性和统一性有重要意义。
有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这部国家标准,国务院将春节、清明等定为我国法定假日的规定就有了技术规范支撑。
根据标准规定:(1)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2)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3)包含节气冬至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4)如果从某个农历十一月开始到下一个农历十一月(不含)之间有13个农历月,则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农历闰月;(5)农历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也就是正月,春节便是正月的第一天。
没想到
家家户户都过的春节
由于历书的编算
竟然与紫金山天文台
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
看来,不仅要过春节
还要认真地过
毕竟
过年也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想到过年就开心
现在春节申遗成功了
可以来紫金山天文台(科普园区)
参观各式古天文仪器
了解春节历法编算
当然,春节期间
还可以来世界文化遗产
明孝陵观赏红墙蜡梅
感受一场双遗产碰撞的中式美学氛围
春节在明孝陵博物馆
还可以体验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绒花手作
体会节日融融暖意
绒花“火锅” 。来自:明孝陵博物馆李倩老师
现在的紫金山天文台不仅承担着编算天文历书的重要任务,位于紫金山的园区目前还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普教育研学基地面向公众开放。
建成于1934年的天文台,是中国人自主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因此也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的摇篮”。
园区内存放有观测天象的珍贵古天文仪器,古人正是用这些圭表、浑仪、天球仪等仪器,测量出太阳回归年的长度,确定出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从而制订出完备的天文历法。
日升月落,春去秋来。凝聚着古人智慧的国家宝藏们,静静地沉睡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之上。
它们跨越千年的时光,在新世纪科学家们的照料下,重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向我们娓娓道来,不忘来时路,指明今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