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打卡彭州:博物馆&古刹之旅
秋冬打卡彭州:博物馆&古刹之旅
秋风渐起,冬雪将至,彭州这座千年古城在秋冬交替之际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从彭州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到千年古刹的庄严佛塔,再到中西合璧的白鹿上书院,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在秋冬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
彭州市博物馆:穿越千年的文物对话
彭州市博物馆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馆内珍藏着大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珍贵文物。步入馆内,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金银器:唐代工艺的巅峰之作
馆内收藏的唐代金银器堪称一绝。其中一件金簪,方头顶部略呈弧形,边缘饰以联珠纹,内饰牡丹缠枝花纹,衬以碎点纹,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另一件五曲金盏,口呈五曲葵形,腹下为喇叭形高圈足,盏心凸饰五瓣花,每一花瓣上都装饰着细叶和小圆圈纹,花叶相依,浑然一体。这些金银器不仅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富庶。
青铜器:宋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宋代的青铜佛像和菩萨像更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尊观音立像,头戴高冠,冠前立化佛,头侧宝缯垂下,胸前饰璎珞,披帛绕臂下垂,上身挂络腋,下裹长裙,左手持净瓶于体侧,右手举柳枝,立于束腰仰覆莲座上,莲座底部有高高的基座。这些佛像造型优美,神态安详,展现了宋代佛教艺术的精湛技艺。
陶瓷器:古代生活的生动写照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陶瓷器。一件莲花形银盘盏,盏口呈六瓣形,瓣尖高而外撇,高圈足呈喇叭口形;盏身也呈六瓣形,内外两层叠压,每层三瓣;内底中心凸饰六瓣鎏金花一朵,花蕊呈圆形,蕊心饰鱼子纹。托盘呈莲花瓣形,两层莲瓣,交错叠压。盏足外壁刻铭“史氏妆奁”,属器物名款。这些陶瓷器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的生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兴寺:千年古刹的沧桑巨变
始建于东晋的龙兴寺,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彭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内的龙兴塔是彭州的标志性建筑,登顶可俯瞰彭州县城全景。2019年,彭州市政府启动了龙兴寺区域城市更新项目,以“开发成本平衡”和“运营资金平衡”为原则,对这一区域进行了大规模改造。
传统空间的现代表达
在设计中,建筑师们巧妙地运用了“十方丛林”、“坡屋顶”和“天际线”等中国传统城市空间意象。以寺庙为中心,北面布置博物馆,南面还原前广场,东面改造绿地,西面引水形成水系。同时,采用坡屋顶设计,重现当地传统城市形象。核心区的商业建筑大多不超过三层,而文化建筑则以弧形翘起的屋顶,模仿传统庙宇和钟鼓楼的造型,构成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还原区域内的生活场景
为了保留彭州的历史记忆,设计团队对区域内老建筑采取了差异化的保护措施。在龙兴寺东南侧,有一条老街名为“桂花街”,街道两边布满了小餐馆和熟食铺子,建筑风格也颇具地方特色。为了保留街上的“烟火气”,商管将其打造成当地的美食一条街。在水系上设计了一个供人们放松休息的曲水长廊,并在上桥的坡道上设计了温暖防滑的木质扶手。在龙兴寺东南侧,有一条老街名为“桂花街”,街道两边布满了小餐馆和熟食铺子,建筑风格也颇具地方特色。为了保留街上的“烟火气”,商管将其打造成当地的美食一条街。
白鹿上书院:中西合璧的建筑瑰宝
位于白鹿镇的白鹿上书院,始建于1895年,是一处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的天主教教堂建筑。这座被誉为“中国版霍格沃茨”的建筑群,不仅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彭州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之一。
白鹿上书院的建筑风格独特,将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尖塔与中式建筑的飞檐、斗拱完美结合。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既体现了西方宗教建筑的庄严肃穆,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灵动秀美。书院内保存完好的教堂、宿舍楼、图书馆等建筑,见证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秋冬季节的白鹿镇,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法式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油画中。白鹿上书院不仅是了解彭州历史文化的绝佳去处,更是感受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体验。
秋冬时节的彭州,无论是彭州市博物馆的文物珍藏,还是龙兴寺的千年沧桑,亦或是白鹿上书院的中西合璧,都值得你细细品味。这个秋冬,不妨来一场文化之旅,感受彭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