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25周年:从主权回归到全球贸易新枢纽
巴拿马运河25周年:从主权回归到全球贸易新枢纽
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运河正式移交给巴拿马政府管理。25年后的今天,这条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水道,不仅见证了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5年运营:从主权回归到全球枢纽
自1999年收回主权以来,巴拿马运河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24财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运河净收入达34.53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约3亿美元。该财年总收入达49.86亿美元,与2023财年相比增加1800万美元,运营成本缩减5%。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运河在巴拿马政府管理下的良好运营状况。
然而,巴拿马运河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运河从去年起持续面临干旱缺水的困境。据统计,2023年雨季期间,运河降雨量较往年减少了41%。为应对这一挑战,巴拿马运河管理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多次下调通行船只的吃水深度,以确保船舶安全高效通过。同时,管理局还提出了投资9亿美元修建新水库的计划,以增加淡水资源储备,提高运河的通行能力。
全球贸易新格局:服务贸易引领增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显示,2024年全球贸易额预计将达到3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3%。其中,服务贸易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增长率高达7%,占据了全球贸易增长份额的一半以上。相比之下,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仅为2%,尚未恢复至2022年的最高水平。
在这一轮全球贸易增长中,发达经济体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第三季度,发达经济体进口增长3%,出口增长2%,成为推动当季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而发展中经济体则面临增长放缓的压力,第三季度进口额同比下降1%,南南贸易同样萎缩1%。不过,发展中经济体在高增长领域仍不乏亮点与机遇。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和服装贸易在第三季度分别增长13%和14%,展现了发展中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和进入高附加值行业的潜力。
“一带一路”下的新合作:中巴携手共促繁荣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巴拿马的合作日益紧密。中远海运在科隆自贸区设立的海外仓,成为两国合作的典范。该海外仓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不仅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商家提供便捷的物流服务,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统计,仅科隆海外仓就雇佣了近百名当地员工。
数据显示,2023财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物中,来自中国的货物有2500多万吨,运往中国的货物有3900多万吨,总计超过6400万吨,占比高达22.7%。中国长期保持科隆自贸区最大商品供应国和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的地位,大量中国商品经由自贸区转运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不仅促进了科隆自贸区的发展,也为全球贸易畅通和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运营,助力全球贸易
面对全球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和挑战,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以确保运河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外,管理局还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进一步提高运河的通行效率和承载能力。预计2025财年,运河营收将达56.24亿美元,货物通行量将达5.2亿吨,通行深吃水船舶将达1.2万多艘。
作为全球重要的贸易通道,巴拿马运河将继续在全球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巴拿马的合作将为运河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正如巴拿马经济学家埃迪·塔彼罗所言,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航空、物流、金融枢纽,巴拿马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将利用其区位优势,在深化拉中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站在25周年的新起点上,巴拿马运河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贸易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这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重要航道,将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