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会智能监测平台:提前9个月预警欠薪风险
北京工会智能监测平台:提前9个月预警欠薪风险
近年来,工资拖欠问题一直是困扰劳动者的一大难题,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生计,也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为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北京市总工会创新性地建立了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劳动关系风险的提前预警和协同处置。
创新机制:智能监测预警平台
北京市总工会的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是其防范工资拖欠的核心利器。该平台构建了“1+3”数字化监测体系,即1个动态风险关键词库和3个监测维度,能够实时收集涉及欠薪的舆情信息。平台的突出特点是“早”——提前预警,做好第一知情人和第一报告人。
例如,平台曾监测到某公司存在欠薪风险,经过9个月的持续监测和研判,最终在该公司“暴雷”前成功预警。北京市总工会随即启动联动处置机制,协同政府部门搭建劳动关系双方沟通平台,配合劳动仲裁机构及时办结涉及该公司的1849个案件,涉及金额1.45亿元,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早、三对接、三联动”工作机制
为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得到有效处置,北京市总工会建立了“三早、三对接、三联动”工作机制。其中,“三早”指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三对接”要求及时对接做好相关职工的劳动争议调解、法律咨询、帮扶救助等服务;“三联动”则实现了横向上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互联互动,纵向上市、区、街乡三级工会的快速反应。
在具体操作层面,平台形成了“风险监测-分级预警-调查核实-联动处置-服务对接-优化提升”的全闭环工作流程。一旦发现欠薪风险,平台会立即预警派单至属地工会,同时通报政府部门。这种快速反应机制大大缩短了问题处理时间,平均反馈时间仅为3.47天。
政策法规支持: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除了智能监测预警平台,北京市还在政策法规层面建立了全方位的保障体系。例如,在工程建设领域,北京市实施了《工程建设领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建设单位严格落实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制度,施工总承包单位必须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据统计,2024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累计公布了15家用人单位的重大欠薪行为,并将9家用人单位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这些措施不仅有效震慑了欠薪行为,也为劳动者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成效显著:为劳动者保驾护航
自2021年3月正式运行以来,监测预警平台共监测劳动关系风险企业3281家,涉及职工140.9万人,经研判对其中734家企业进行了预警派单,有效预警并协调处置了多起劳动关系风险事件。此外,北京市总工会还聚焦重点群体,开展农民工群体专项监测,全面梳理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隐患,对预警派单企业进行“回头看”“再排查”。2023年,市总工会对443家用人单位提供法治体检,覆盖劳动者17余万人。
北京市总工会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预防了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更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制的不断完善,相信这一平台将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