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孙殿英与吴起:两位军事奇才的战术对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孙殿英与吴起:两位军事奇才的战术对比

引用
搜狐
7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1709769_121629052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6A054C700
3.
http://www.zhishengwang.com/xinwen.asp?id=736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94%A3%E4%B8%AD%E6%AD%A3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2/11/81246728_1141791961.shtml
6.
http://www.gongluejiaoyu.com/show-155-6309-1.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4%E8%B5%B7

在中国历史上,孙殿英和吴起是两位极具代表性的军事人物。虽然他们相隔两千多年,但都在各自的年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孙殿英是民国时期的军阀,以盗掘清东陵而臭名昭著,同时又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吴起则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其《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从军事才能的角度,对比分析这两位军事奇才的异同。

01

孙殿英:从土匪到抗日将领的转变

孙殿英(1889—1947),字魁元,乳名金贵,河南永城人。他的一生充满争议,既因盗掘清东陵而臭名昭著,又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气节。孙殿英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存能力: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孙殿英多次易帜,先后投靠张宗昌、蒋介石等势力,展现出极强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军事指挥上,更体现在政治手腕和资源筹措上。

  2. 实战经验: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省,汤玉麟弃城逃跑,留下万千骂名。而,孙殿英在热河保卫战中,与日军在赤峰进行了七天七夜的对战,虽然最后胳膊没拧过大腿,但英勇抗日的精神,让很多人开始重新打量孙殿英。这次赤峰抗日战役,是孙殿英人生当中最灿烂的一幕,让无数国人举起了大拇指。

  3. 灵活性:在全面抗战时期,孙殿英审时度势,灵活周旋于国共日三方之间。他一度投敌,所部被汪精卫改编为新编第五军,但这种反复立场恰恰反映了其在乱世中的生存策略。

  4. 资源筹措:孙殿英善于筹措军费和资源,最著名的就是通过盗掘清东陵获得巨额财富。虽然这一行为令人不齿,但确实展现了其在资源获取方面的才能。

02

吴起:系统性的军事理论家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期卫国左氏(今曹县西北)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吴子兵法》中,该书与《孙子兵法》齐名,并称《孙吴兵法》,为《武经七书》之一。

吴起的军事思想体系完整,涵盖了战略、战术、教育训练等诸多方面。其核心内容包括:

  1.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起强调国家治理要内外兼修,既要注重文化道德建设,又要加强军事准备。他认为“文德”的基础和核心,“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达到“四和”:和于国,和于军,和于阵,和于战。否则,如果万民不教,百姓不亲,出现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阵;不和于阵,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其后果则是其国不治,其军不兴。“内修文德”的内核体现一个“和”字。他说,要实现“内修文德”,必须要用“道、义、礼、仁”“四德”引导和鞭策万民,就是要用“道”去引导,用“义”去激励,用“礼”去约束,用“仁”去爱抚。吴起提出“外治武备”,他不是着眼于兵器的制造和装备上,而首先注意的是掌握兵器和装备的人。因此,他指出要“简募良材”、“聚卒练锐”,建立一支精锐部队。并且进一步指出:要真正实现“简募良材”、“聚卒练锐”,就要有一个严格的募选标准和制度,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自然可以“良材”毕至,“练锐”云集。加以“教之以礼,励之以义”,则士可竭力为国效命,“进死为荣,退生为辱”,定然武备大治。吴起强调“外治武备”,包括战略上攻、守寓武备于其间。他说:“安国之道,先戒为宝”。如果没有坚实的“武备”,在群雄环列、翦弱吞小的兼并战争中,是无以幸存的。

  2. “以治为胜,教戒为先”:吴起认为军队的胜利关键在于治理,强调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纪律来提升军队战斗力。他提倡“明法审令”、“赏罚”治军,赏罚必行于“亲附”之后,建立在爱兵的基础上,强调对士卒“爱其命、惜其死”、“惠施流布”。只有这样才能“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

  3. 将帅素质:吴起对将帅提出了严格要求,认为为将必须“总文武”、“兼刚柔”,具备“五慎”(理、备、果、戒、约)和“四机”(气机、地机、事机、力机)。他强调将帅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良将”是军队胜利的关键。

  4. 作战指导原则:吴起主张“审敌虚实”、“因形用权”,强调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采取不同的作战策略。他详细列举了八种应该攻击和六种应该避免的敌军情况,体现了其对战场态势的深刻理解。

03

战术特点对比

孙殿英和吴起的军事才能虽然都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但他们的战术特点却大不同。

孙殿英的战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用主义:孙殿英的军事行动往往以实际利益为导向,不拘泥于传统或理论。例如,在抗日战争中,他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立场,虽然这种做法备受争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军事才能。

  2. 机会主义:孙殿英善于抓住机会,例如通过盗掘清东陵获得军费,虽然这一行为令人不齿,但确实展现了其在资源获取方面的才能。

  3. 灵活性:在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中,孙殿英展现出极高的灵活性。他能够在国共日三方势力中周旋,保持自己的实力。

  4. 实战经验:孙殿英的军事才能更多体现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中,如热河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

相比之下,吴起的军事思想则更加系统和理论化:

  1. 系统性理论:吴起的军事思想体系完整,涵盖了战略、战术、教育训练等多个方面。他的《吴子兵法》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严格训练:吴起强调“教戒为先”,重视军队的系统训练。他提出了从单兵到整体的训练体系,强调“学战之法”和“教战之令”。

  3. 原则性作战:吴起的作战指导原则强调“审敌虚实”和“因形用权”,但这种“因形用权”是在严格的原则框架下进行的,体现了其对军事理论的深刻理解。

  4. 将帅作用:吴起特别强调将帅的素质和作用,认为“良将”是军队胜利的关键。他提出了“五慎”和“四机”作为将帅的标准。

04

实战应用对比

孙殿英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战役指挥中。例如,在热河保卫战中,他与日军作战七天七夜,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战斗精神。在抗日战争中,他能够审时度势,灵活调整策略,保持自己的实力。虽然这种做法备受争议,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其军事才能。

吴起的军事思想则更多体现在理论和训练中。他的《吴子兵法》在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实战,对当时的军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吴起强调的“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和“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价值,对后世军事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05

结语

孙殿英和吴起虽然都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们的特点和影响却大不同。孙殿英的军事才能更多体现在实战经验和生存能力上,而吴起则以其系统性的军事理论和严格的军队训练著称。两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都为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吴起的军事思想因其系统性和理论性,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军事才能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孙殿英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价值,而吴起的系统性理论和严格训练则为后世军事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这种对比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也为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