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潮汕文化的千年见证者
广济桥:潮汕文化的千年见证者
广济桥,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的古桥,横跨在广东潮州的韩江之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千年古桥,见证历史变迁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最初由潮州太守曾汪命人在江中筑建一个石墩,并通过86只梭船用铁链连接,形成别具一格的浮桥,名为"康济桥"。此后,经过历代官员的不断修建,广济桥逐渐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重修,将桥墩全面加固,在桥上建起了亭台楼阁,方便往来民众休憩、观景。中间江心仍然用24艘梭船联成浮桥,既方便船只通过,又方便泄洪,减少河水对桥梁的冲力;同时把桥命名为"广济桥",取"广济百粤之民"之意。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丘其仁将江心的24梭船减至18只梭船,至此广济桥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
独特建筑,展现古代智慧
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长283.35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桥孔12个,西边梁桥长137.3米,有桥墩8个,桥孔7个,石梁宽5米。中间浮桥长97.3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桥墩上建有牌坊和精美的楼台亭阁,24楼台24样,中间有18艘古梭船相连接的浮桥(启闭式,夜间通航),梁舟结合,刚柔相济,在上面走一走,别有一番趣味。桥面古香古色,桥身横跨韩江,并集梁桥、拱桥和浮桥于一体,结构十分特殊,堪称我国桥梁世上的孤例。素有"到潮不到桥,枉费走一遭"之说。由于通航需要,在下午5:30左右浮桥会收起来,以便货船从江面通过,可欣赏到"过河拆桥"的独特景色。
文化传承,焕发新时代活力
近年来,潮州在保护和修缮的过程中,将当地的非遗和古桥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文旅+非遗"跨界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让广济桥重现"一里长桥一里市"的热闹景象。
桥上设置了陶瓷、麦秆画、潮绣、木雕、手拉壶等6个非遗精品展区,并常态化邀请非遗传承人在桥上进行技艺展演及举办非遗集市,结合知识科普、学习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释放广济桥的非遗活力。潮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黄朝阳表示,自己经常在相关部门的组织下,在桥上剪一些充满潮州元素的剪纸文创作品,并为游客介绍潮州的剪纸及剪纸背后的故事,希望能更好地推介潮州文化。
旅游胜地,展现古城魅力
广济桥不仅是潮州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游客领略古城魅力的重要窗口。桥上设有廿四个桥墩,满是牌坊及不同型状的建筑。横跨于韩江上的广济桥是潮州的必游景点。走一小段石板桥便有漂亮的桥亭供游客休息观景。视野开阔风景极好。
每年春节期间,广济桥上都会举办灯光秀-无人机表演活动,黑夜里,无人机群以天空为画布,以广济桥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幅秀美潮州画卷。古桥之上科技散发光彩,彰显了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和谐发展。
广济桥,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见证了潮汕地区的沧桑巨变,也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无论是欣赏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还是感受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广济桥都是不可错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