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年范长江行动|港生探访少林寺 感受中华武术魅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年范长江行动|港生探访少林寺 感受中华武术魅力

引用
1
来源
1.
https://youth.tkww.hk/a/202406/24/AP6678cefbe4b0519806868e05.html

2024年6月,范长江行动中原行的香港学子来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亲身感受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少林功夫如何风靡全球。

嵩山少林寺,历史可追溯至一千五百多年前,以其深厚的禅修文化、精湛的武术技艺和独特的医术传承,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在这里,禅、武、医三者巧妙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少林文化的独特魅力。


风穴寺是电影《少林寺》的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地。(大公报实习记者钟雨莙摄)

踏入少林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建筑和静谧的环境,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禅意。僧侣们静坐禅房,脸上洋溢着平和与宁静,仿佛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起来。这种禅修的氛围让人不自觉地放下心中的纷扰,沉浸在内心的平静之中。

少林寺一直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少林功夫推向全球舞台。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被少林功夫所吸引,纷纷来到少林寺学习交流。目前,嵩山少林寺拥有200多家海外文化交流中心,每年有超过17万名学生在登封市各武校习武。

一路上,记者遇见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女士说,儿子对中国功夫很感兴趣,特意带他来感受少林功夫的魅力。她兴奋地表示:“中国有非常有趣的文化,例如功夫和中文。来了几天,我们对中国的印象很棒!我们热爱中国的一切!”

在少林寺的武术表演现场,武僧们身着僧袍,精神抖擞。他们先是展示了少林功夫的基本招式,每一招每一式都展现出深厚的武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美感。随后,武僧们逐一展示了醉拳、蛤蟆功、铁头功等经典招式。醉拳以其形醉意不醉、似醉非醉、以醉制敌的特点,让现场观众大开眼界;蛤蟆功则以其独特的身形和呼吸方式,展现了少林功夫的深邃内涵;铁头功更是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武僧在运气后用头部撞击钢条,使钢条断成两截,展现了少林功夫的惊人威力。

现场观众被这些精彩的武术表演深深吸引,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许多观众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摄记录这些难忘的瞬间。来自香港的传媒学子们更是被深深震撼,他们表示,之前只在电影中看过少林武术,此次近距离观看更加振奋人心,仿佛看到了武僧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深刻体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敬佩武僧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除了禅与武,少林寺还传承着独特的医术。禅医结合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医僧们运用传统的中医手法,结合禅修的智慧,为众多信徒和游客提供身心疗愈。这种医术的传承不仅弘扬了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也为人带来健康与希望。

少林寺的延皓师傅强调,少林寺的武术并非为了争强斗胜,而是为了修身养性,达到内外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的追求,正是禅、武、医文化的核心理念。

延皓师傅表示,在寺院内,习武已经成为弟子们的日常习惯。所有的僧人都会学习武术,并将其视为修行的一部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忽视了经文的学习,“每天早晨和下午,所有的僧人都会聚集在大雄宝殿,上早课和晚课,并且进行经文诵读。”

少林寺的早课通常在早上五点开始,持续一小小时。而晚课则是在下午四点半开始,这时他们通常各自有一小时的修习时间。除了上课时间外,僧人们还在自己的房间或者藏经阁进行自主学习。为了进一步帮助少林弟子更好地学习,少林的文化学院还指派专门的师傅和老师,为弟子们提供文化课程的指导和教学。点点滴滴都见少林寺对寺内弟子文化的重视。

文化之旅|《少林寺》拍摄地 风穴寺成打卡热点

6月20日,范长江行动中原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河南汝州的风穴寺,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风穴寺,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与少林寺、白马寺、大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寺内建筑古朴典雅,结构严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无不透露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风穴寺是电影《少林寺》的取景地,成为热门打卡地。(大公报实习记者钟雨萌摄)

风穴寺作为河南省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精神。为加强风穴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近年来,文物部门对风穴寺内钟楼、长命庵、中佛殿等多处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如今,挺立的钟楼仿佛在向游人诉说着往昔的沧桑变化。景区工作人员表示,古人运用堆土技术,一点一点地把大钟挂起来,直至现在依然保存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风穴寺与少林寺仅一山之隔,是电影《少林寺》《少林俗家弟子》《少林童子功》的取景地之一,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来自香港的学子表示,来到风穴寺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并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佛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和感悟。

少林功夫 文旅IP

《少林寺》燃起“武侠梦”

40多年前,一部《少林寺》,让中国功夫震惊世界。1980年,电影《少林寺》剧组来到嵩山取景拍摄。1982年,《少林寺》在国内斩获1.61亿元的票房纪录;在全球上映时打破了当时华语片卖座纪录。《少林寺》的爆火,燃起了无数人的“武侠梦”,也让少林寺名动天下,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络绎不绝。

“少林热”风靡全世界

2006年,少林功夫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多年来,“少林热”持续风靡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洋弟子”来到少林寺研习功夫。少林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目前,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有200多家,遍布五大洲主要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中国少林文化爱好者、习练少林功夫者约1亿人,仅海外就有6000万之众。


武僧们的表演展现深厚武艺功底。(大公报实习记者钟雨萌摄)

文旅结合 千年汝瓷新品迭出

在谈到汝瓷的传承与创新时,李晓涓表示,作为汝瓷的匠人,她认为“守正创新、传承创造”是她们应该秉持的八字方针。在传承汝瓷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思路,让这抹天青色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且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造价值,无论是商品价值还是精神文化审美价值,都是她们努力追求的目标。


豫港学子体验汝瓷制作。(大公报实习记者马林兴摄)

对于文旅融合,李晓涓强调:“文旅融合的首要任务是开发文创产品,同时要注重挖掘和展现当地特色文化。作为汝瓷人,我们应以文创产品为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汝瓷的独特魅力。在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确定位,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让使用者在日常使用中感受到汝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李晓涓向记者展示了结合传统与创新的作品——汝瓷首饰。她介绍到,汝瓷首饰是近年来尝试的一个新领域,她认为将汝瓷制作成为一种文化饰品具有独特价值。她与大学教授合作设计,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首饰作品。这些作品不仅适合各种场合佩戴,还能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汝瓷艺术的创作。

说话间,李晓涓拿起一款汝瓷祥云耳坠向记者介绍,“这款耳坠以《向云端》这首歌为创作灵感,寓意三生万物,展现了汝瓷首饰的独特魅力。”

曾失传逾800年 宋代汝瓷重获新生

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玉松汝瓷,是现代瓷器艺术中的翘楚。据悉,汝瓷制造技术曾失传过八百年,直到1988年,孟玉松大师才带领团队恢复了宋代汝瓷制造技术。

汝州市玉松汝瓷第二代掌门人李晓涓表示,人们喜欢汝瓷,其实就是在喜欢内在的自己,汝瓷的性格与气质,其实就像是在描述一个活生生的人。汝瓷所代表的精神,是对自然和谐的崇敬、对简约生活的追求、对工艺技术的极致探索,以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持续创新。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引导人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深邃智慧。


女掌门李晓涓介绍汝瓷作品。(大公报实习记者杨博涵摄)

谈及引以为傲的汝瓷作品,李晓涓眼神中闪烁着光芒,“疏影钵”是一件让她记忆深刻的作品。当年创作“疏影钵”时,她运用了堆塑工艺,以三朵梅花为造型,寓意圆满幸福以及梅花的气节与风骨。这件汝瓷作品计划创作完成后要参与展览,然而在烧制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最终只有一件作品成功烧制出来,其余全部报废。这一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做事要有扎实的态度,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汝瓷制作过程有什么难点?李晓涓说:“最难把握的,莫过于瓷土的材料选择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培养。汝瓷之所以独特,正是因为它充分利用了瓷土中的微量元素以及特殊的地理环境。”


(来源:大公报A13:内地 2024/06/24)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