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彝族打歌:从千年传承到现代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彝族打歌:从千年传承到现代创新

引用
观察者网
8
来源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36888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N8RCJ00537K82M.html
3.
http://m.yizuren.com/tradition/yzctyywd/47297.html
4.
http://www.yizuren.com/yistudy/yxjlygd/48036.html
5.
https://ynwoman.cn/tel/infocontent.aspx?KindId=02050501&InfoId=08f945d8d98c4f33b8ac43a401b613c2
6.
http://m.wenlvnews.com/p/740674.html
7.
http://www.news.cn/expo/20241231/92b3d623c9bc49599c636117b16a1c3f/c.html
8.
http://m.yizuren.com/yistudy/yxyjjx/47176.html

在云南大理南涧县的夜晚,熊熊篝火映红了彝族儿女的笑脸。他们身着斑斓的民族服饰,伴着急促与悠扬的鼓点,以惊人的平衡技巧和默契配合,用头顶、肩扛、手托的方式,载歌载舞地把一盘盘热气腾腾、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从厨房上到餐桌……每一次转身,都像在为美食加冕,每一个节拍,都跳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歌声与笑声交织在一起,令人震撼。这是彝族“打歌”与“跳菜”艺术的完美融合,也是这一古老民俗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的新活力。

01

历史渊源:从巫术到歌舞

“打歌”是彝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民族习俗。据唐代樊绰《蛮书》记载:“少年子弟幕夜游行闾巷,吹壶,或吹树叶,……”这表明打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从祭祀的歌词、跳舞时长者领着跳序舞、民间传说、要喝酒才进行欢狂等方面推测,打歌原来是彝族人原始崇拜中进行巫术活动,为取悦神灵的巫舞,再慢慢发展为人神同乐的一种歌舞。

02

艺术特色: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打歌是一种载歌载舞的集体舞,舞姿风格刚劲整齐、矫健明快。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打歌与梅葛音乐密切相关。梅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音乐文化价值体现在艺术传播、历史文化、民俗等多个方面。梅葛音乐有数十种调子,分为正腔、慢腔、娃娃腔三大类,常采用独唱、对唱和齐唱等形式。在表演中,人们围成一个圈边走边唱,或与打跳边跳边唱,伴奏乐器主要有小三弦、竹笛、月琴、口弦等。

03

现代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新活力

在大理南涧县,一位名叫鲁丽华的“85后”全国人大代表,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打歌和跳菜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作为云南省非遗项目“彝族打歌”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她不仅潜心钻研传统技艺,更通过舞蹈创新和节目编排,把原来日渐被“冷落”的传统宴席跳菜创新成舞台跳菜,将纯粹的热爱与理想铸牢在这片土地上。

“我就想着唱好歌、跳好舞,让更多人能看到我们家乡淳朴古老的民俗。”鲁丽华说。在她的带动下,南涧县目前活跃着300多支民间跳菜文艺队,2000余人从事跳菜表演。通过与餐饮、婚庆、旅游等行业的融合,跳菜表演直接或间接带动上万人就业。

04

文化价值: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近年来,楚雄州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旅游,通过举办彝族火把节、彝族年等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不仅增强了文化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收益。同时,大力发展以“火把节”“赛装节”“三月会”等为代表的彝族风情为韵、彝族民居特色为形、彝族美食为彩、自然风光为基的乡村旅游,大力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俗度假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使乡村旅游业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支柱产业。

“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让‘钱袋子’鼓起来,村民们参与跳菜表演的热情都很高,这就是‘家门口就业’带来的生活温度。”鲁丽华说。她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到村里进行跳菜彝族传统歌舞展演传承,把南涧跳菜、彝族山歌、打歌传授给基层文艺工作者、爱好者,带动更多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让家乡人通过跳菜实现增收致富,以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当他们和我一起唱唱跳跳的时候,整个世界都是彩色的。我好像能看到彝族文化的未来,是发着光的。”鲁丽华笑吟吟地说。歌声不断,步履不停。这位年轻的传承人,正用自己的方式让彝族打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