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科学减少放射检查后的辐射风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科学减少放射检查后的辐射风险?

引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
来源
1.
https://nirp.chinacdc.cn/gzfw/lyhf/202408/t20240820_294877.html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bb5260098351f949be1d7ed77c25eebc
3.
https://cdc.fuzhou.gov.cn/zz/jkjy/fsyzyws/202412/t20241210_4943600.htm
4.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4/content_6947656.htm
5.
https://baoshan.gov.cn/info/23206/10118404.htm
6.
https://www.nhsa.gov.cn/art/2024/11/20/art_52_14773.html
7.
http://www.zgwsjd.cn/fsws.jhtml
8.
https://www.hit180.com/69869.html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然而,其潜在的辐射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优化放射检查技术、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患者防护以及建立完善的辐射监测与管理制度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还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01

专业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放射检查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他们通过使用各种防护用品和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来降低辐射风险。

  1.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在进行放射检查时,需要佩戴多种防护用品,包括铅橡胶围裙、铅橡胶帽子、铅橡胶颈套、铅橡胶手套、铅防护眼镜和防放射性污染用品等。这些防护用品可以有效阻挡射线,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辐射伤害。

此外,医务人员还需要佩戴剂量计,用于监测个人受到的辐射剂量。从事介入治疗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合理应用防护设施降低外照射剂量,并按照 GBZ128 要求在防护衣内外佩戴两个剂量计。从事操作放射性药物的医务人员,宜开展手部剂量和眼晶体剂量监测,并配置个人去污用品;操作大量气态或挥发性放射性物质的医务人员,按照 GBZ129 要求开展内照射剂量监测。

  1. 患者的防护措施

医疗机构在为患者进行放射检查时,必须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例如,在X射线影像诊断中,患者和陪检人员都应穿戴放射防护用品。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九条:“介入放射学与其他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场所应当配备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和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

02

行业标准与管理

为了规范放射检查,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管理规定。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还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 价格项目管理

国家医保局印发放射检查类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整合规范现行放射检查项目。放射检查类立项指南统筹考虑不同项目在成像技术、部位难度、对比剂引入等维度的差异,分类整合,层层递进设立项目。首先按成像技术分为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CT)成像、磁共振成像、单光子/正电子显像等类别;其次,在计算机体层(CT)成像、磁共振成像中根据是否引入对比剂、是否形成动态图像等,设立平扫、增强、灌注成像等项目;最后对于血管等检查难度较高部位单独立项,在考虑项目兼容性同时,体现特殊部位的特殊难度。

  1. 设备使用规范

在放射检查项目中,检查设备差异是绕不开的话题。以CT平扫为例,随着技术发展,CT设备排数已经从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来说,检查设备排数越多,扫描结果也就“切得越薄”,呈现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与此同时,这也带来了更高的设备价格和医疗机构更多的收费立项诉求,部分地区根据排数增多,叠加收费,造成了新一代设备检查价格降不下去,老一代设备检查价格“降了白降”。

为减少价格项目与检查设备绑定,立项指南坚持服务产出导向的基本原则,立项不再紧跟设备参数走,而是跟着检查效果走,将关注点聚焦在检查精度上,普通CT检查不再按排数确定收费标准,而是对扫描层厚<2mm的“薄层扫描”设立加收项,在满足临床检查收费需求的同时,根据服务产出体现设备迭代后在检查精度方面的差异。

  1. 检查结果互认

为促进检查结果互认,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立项指南吸收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也就是说,检查结果上传至云端,实现患者可通过便捷方式阅读本人检查资料、同行可跨地区跨机构调阅检查资料、医保部门可以在云端直接调取,是检查行为的完整体现,是医保部门开展检查的重要依据,也是同行跨地区跨机构调阅,形成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的基础条件。如医疗机构无法做到检查影像云存储的,就需要减收一定费用。可以大胆预想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共享观念的不断深入,如果一项检查检验结果不可上传、不可共享、不可核查,可能会大幅贬值,甚至被医保拒付。云影像在价格项目中予以明确,将促进医疗机构补齐云影像服务供给短板,助力跨地区跨医院的检查结果共享互认。

此外,立项指南统一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过去,一些地方将实体胶片的费用打包在检查项目的价格中,患者在交检查费时已支付了胶片费用,打印了往往也用不上。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信息的存、传、阅已可以脱离实体胶片。江苏等省份率先将实体胶片与检查价格解绑,患者需要胶片就付费,不需要就不付费,有些医院还贴心地把扫码付费的功能设置在自助打印设备上,把选择权完全交到患者自己手上。

03

患者个人防护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时,也应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以降低辐射风险。

  1. 使用防护用品

患者在进行放射检查时,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例如,在X射线影像诊断中,患者和陪检人员都应穿戴放射防护用品。如果医疗机构未提供防护用品,患者有权进行监督投诉或者举报。

  1. 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患者在选择医疗机构时,应考虑其放射检查设备的先进程度和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一般来说,设备越先进,辐射剂量越低;防护措施越完善,安全性越高。

  1.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放射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如果可能,尽量选择其他无辐射或低辐射的检查方法。例如,对于孕妇和儿童,应优先考虑超声检查。

  1. 注意个人防护

患者在接受放射检查后,应注意个人防护。例如,多喝水以促进放射性物质的排出;短期内避免与孕妇或儿童密切接触;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后续检查和治疗。

总之,放射检查的辐射风险是可控的。通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果您对放射检查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更多详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