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出生后的听力通关—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异常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出生后的听力通关—早期发现婴幼儿听力异常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1844109_121908821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关键步骤。通过规范化的听力筛查程序,可以及早发现听力异常,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对语言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发现异常后的应对措施。

人体听觉系统的发育始于胚胎期,并在整个胎儿阶段逐渐发育成熟。完善的听觉系统以及良好的听觉体验是学习和建立言语交流的前提。
然而,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不低,每万例新生儿中约为30例,是仅次于先心病以外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按照我国的人口基数计算,每年约有2.3万听力障碍新生儿出生。
听力异常对语言言语发育的影响非常大,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听力异常的个体患有言语-语言障碍的风险比听力正常个体高63%。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时期的听力下降对语言发育具有破坏性,并可能伴有发育滞后、心理问题等继发性缺陷,尤其是在3周岁以前,这段时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黄金期。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期,即使通过医疗手段成功重建听力,语言功能的恢复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因此,在听力和语言发育的黄金期内,需要家长与医生共同努力,早期识别可能存在听力损失的宝宝,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

那么怎样去识别出生时就有的听力异常?答案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在一出生就查听力。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经在全球普遍开展和应用,其成效得到全球公认,被认为是21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让我们记住以下几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

  • 2001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和诊治方案》
  • 2003年北京实施《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管理办法》
  • 2009年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发布,先天性听力障碍为我国法定筛查疾病

听力筛查的具体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有规范化的程序,我们俗称为“听力通关”。

第一关: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出院前(2-3天龄)会有听力筛查医务人员到产科,对其听力进行简易筛查,称为听力初筛。初筛的结果用“通过”和“未通过”来表示。初筛通过者进入婴幼儿常规保健。

小贴士: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和/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

第二关:初筛未通过及漏筛者在出生后42天(6周龄)进行再次筛查,简称复筛。复筛通过者进入婴幼儿常规保健。

第三关:复筛未通过者在3月龄前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注 意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儿出院前使用AABR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者在3月龄前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中心。
2.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婴幼儿,即使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也必须进行随访,每年至少随访1次,直至3周岁。随访中发现疑似听力损失时应及时转诊。

小贴士
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及婴幼儿有哪些?
(1)听力障碍,特别是遗传性聋家族史;
(2)母亲在怀孕期间(最易发生在怀孕初期的3个月内)病毒感染,接触过苯、甲醛、放射线等有害物质;
(3)母亲或宝宝用过耳毒性药物;
(4)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
(5)高胆红素血症;
(6)细菌性脑膜炎;
(7)出生时窒息、产伤,出生后中耳炎。

日常观察与后续注意事项

是不是通过听力筛查就能够高枕无忧了?也不是!

以下一些情况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听力异常:
1.有迟发性耳聋基因;
2.先天性或后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3.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
4.经常反复感冒发烧;
5.容易呛奶。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监护人仍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对声音的行为反应。

怎么判断?可以对照以下听觉行为观察法进行简单评估,存在以下情况,提示异常可能。

发现异常后的应对措施

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专业的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进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及评估,明确诊断,不应掉以轻心,以免延误诊断及后续听力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已经确诊,且不可逆转,家长需要理性对待并接受现实。接受专科医师的建议,进行早期的助听干预及康复指导,并进行定期的跟踪随访,建议每半年至少随访一次,评估康复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