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教你如何科学养生
《黄帝内经》教你如何科学养生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这句流传千年的经典名言,道出了《黄帝内经》的核心养生理念。其中,“不妄作劳”作为重要原则之一,不仅关乎身体健康,更涉及心理调适和生活智慧。
“不妄作劳”的现代解读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中的“不妄作劳”理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引用研究数据表明,过去30年间全球50岁以下的癌症新发病例增加了79%,癌症死亡人数增加了27.7%。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是现代人违背《黄帝内经》养生之道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熬夜通宵、过度运动或久坐不动、精神压力过大等。
具体养生方法
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告诫人们不要过度饮食。张其成教授建议采用“少而杂”的饮食方式:
- “少”指适量,做到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 “杂”指食物多样化,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确保营养均衡。
起居有常
规律的作息是养生的关键。《黄帝内经》提出“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睡眠建议。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内部存在生物钟,调节着睡眠、醒悟、激素分泌等生理活动。保持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生理功能的平衡。
适度运动
《黄帝内经》倡导的运动方式是“导引”,即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张其成教授推荐八段锦等传统导引术,强调运动要“慢而动”,避免剧烈运动。这种运动方式不仅锻炼身体,更注重调和气血,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心理调适
《黄帝内经》认为“百病生于气,止于心”,强调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书中将心分为三个层面:心情(情绪)、心神(精神活动)、心灵(价值观信仰)。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养生的重要一环。
现代实践案例
以冬至时节为例,中医专家建议:
- 饮食上多食用温热软烂的食物,如热粥、坚果等,适量摄入羊肉、牛肉等温补食材。
- 生活方式上,建议“早卧晚起,与日俱兴”,选择气温相对温和的时段进行适量运动。
- 养生方法上,可采用三九贴治疗、中药泡脚等方式,配合足三里等穴位按摩。
结语
《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重温这部养生宝典,践行“不妄作劳”的理念,通过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度的运动锻炼和良好的心理调适,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享受健康长寿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