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口古镇:江苏历史文化的瑰宝
荡口古镇:江苏历史文化的瑰宝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南鹅湖镇境内,西邻鸿山越国贵族墓群和泰伯墓,东与苏州、常熟接壤。这座有着近两千年历史的古镇,自古就是区域性“水码头”,注入鹅湖的伯渎河西通京杭大运河,作为清水通道的望虞河穿鹅湖而过,北接长江,南贯太湖。现代交通便捷,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12公里,离京沪高速铁路无锡东站1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锡太一级公路、锡张高速公路道口紧临荡口旅游景区;太仓港、张家港深水港仅40公里。
历史沿革
荡口古镇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兰故里,因位于鹅肫荡口而得名。这里自古就是区域性“水码头”,注入鹅湖的伯渎河西通京杭大运河;作为清水通道的望虞河穿鹅湖而过,北接长江,南贯太湖;现代交通便捷,距苏南硕放国际机场12公里,离京沪高速铁路无锡东站10公里;沪宁高速公路、锡太一级公路、锡张高速公路道口紧临荡口旅游景区;太仓港、张家港深水港仅40公里。
文化特色
荡口古镇以水文化、桥文化、孝义文化和名人文化为底蕴,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水是荡口古镇的灵魂,古镇内水系纵横交错,湖泊众多,如鹅肫荡、北仓湖等,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水文化。这些水系上横跨着各式各样的桥梁,如石板桥、木架桥、廊桥等,有忠佑桥、世翰桥、耕读桥、景贤桥等,整个镇仿佛是古桥的博物馆,每座桥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故事。站在任何一座桥上,眼前便会呈现出古时荡口繁华的《清明上河图》景象:千余户人家,百余户店铺,居民枕水而居,伴水而眠。
孝义文化是古镇的另一大特色,这里是孝行义举的沃土,历史中,孕育了许多孝义人士。汉代丁兰之孝感动天,晋代华宝以义立身,元末华幼武孝行传世,明初华贞固义薄云天,他们的故事如同涓涓细流,在荡口古镇世代传颂,历久弥新。古镇内,义庄林立,而始建于清乾隆七年的华氏义庄是荡口古镇最为耀眼的标志性建筑,它是江南地区义庄文化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历史最悠久的典范,也是华进思、华公弼父子智慧与仁爱的结晶。
主要景点
华氏义庄是荡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由华进思、华公弼父子创建,是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义庄之一。义庄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四进院落,布局严谨,功能完备。义庄的建立体现了华氏家族的孝义精神,不仅用于赡养族人,还用于资助贫困学子,是荡口古镇孝义文化的集中体现。
王莘故居座落于北仓河杨家弄口,王莘是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也是《歌唱祖国》的词曲作者。馆内会循环播放《歌唱祖国》。
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位于荡口古镇景区仓河北街新当里,为华蘅芳祖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华蘅芳是我国近代科学的先行者、数学家、教育家、翻译家。馆内展示了华蘅芳的生平事迹和科技成就,是了解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关帝庙座落于义盛桥北址。原名义盛庵,由举人华祖勤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随后更名为汉寿亭侯庙(即关帝庙)。上世纪八十年代毁于火,本次修复建筑面积900㎡,庙内设伽蓝殿和三圣殿。伽蓝殿内供奉关公,关平与周仓为其左右胁侍。三圣殿内供奉的是药师佛、日光和月光菩萨。
保护与开发
2008年10月,锡山区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了荡口古镇保护性修复工程。在上海同济规划院、苏州规划院、上海奇创等多家单位规划、策划,确定了荡口古镇保护开发的总体定位:充分利用文化遗存,整合湖泊、田园生态资源,复合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游憩娱乐、生活居住为一体,独具剧拍摄基地,最适宜憩息、颐养的旅游生活社区。
荡口古镇一期(历史文化街区)用地面积20.68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锡山区人民政府投入近10亿建设资金,经过近五年的保护修缮、开发建设,现已完成建设任务。共修缮、复建建筑6.2万㎡(其中历史建筑、文保单位2.8万㎡)。沟通景区水系,丰富景区河网,修复古桥28座,完成1200米的北仓河河道整治和两岸古码头、古驳岸、河埠及古民居的修复。整个景区水、电、气、通讯、消防和亮化照明等各类配套管网全部完成铺设,并已安装到位投入使用。景区共设旅游景点8处,分别是华氏义庄、钱穆旧居、关帝庙、华蘅芳生平事迹陈列馆、华君武故居、亨得利钟表馆、王莘故居、会通馆。历经数年保护开发,荡口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打造成了一个集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江南水乡古镇。
荡口古镇作为江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展现了江苏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还通过保护开发工程,成为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是了解江苏古镇历史沿革与文化传承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