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面:一碗“面”如何撑起百亿产业?
重庆小面:一碗“面”如何撑起百亿产业?
重庆小面,这碗看似普通的面条,如今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超400亿元的庞大产业。作为“中国小面之都”,重庆目前拥有小面门店8.4万家,每天堂食销售量达1300万碗,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这碗小面,不仅承载着重庆人的饮食习惯,更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政策引领,产业崛起
重庆小面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2023年6月,重庆市政府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纳入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并专门发布了《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爆品”机会清单》,重点推动“重庆小面重庆造”加速“出圈”。
在政策支持下,大渡口区率先举起打造重庆小面产业基地的大旗,成立重庆市小面产业园。产业园不仅为小面企业提供生产加工基地,还搭建了品牌孵化、技术研发、电商营销等全方位服务平台。目前,产业园已集聚近百家小面相关企业,培育出47个独立品牌,全面覆盖小面主料、辅料、调料到预包装成品等各个环节。
创新驱动,品牌出海
在政府引导下,重庆小面企业纷纷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传统美食向工业化、标准化转型。例如,坡坡小面采用独特工艺,将汉源青花椒、红花椒直接打进面粉里,利用四段式烘干工艺和精准温度控制,确保面条既有花椒香又筋道挂汁。该工艺已入围全球食品创新奖的技术雷达奖。
金牌干溜则在四代传承的非遗油辣子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微创新,实现红油、辣椒分离,确保3分钟内就能还原重庆本地小面的味道。而由内蒙古创业者创立的辣来主义,采用北纬37°黑龙港冬小麦麦芯粉,结合日本锁鲜技术,研制出保质期120天的半干鲜面,既满足货架销售需求,又高度还原口感。
未来可期,百亿蓝图
重庆小面产业的发展目标远不止于此。根据规划,到2027年,出口的重庆小面品牌将超过20个,出口商品种类达上百种,出口国家和地区将拓展至30个以上,出口额将突破百亿元。大渡口区更是雄心勃勃,计划到2026年实现以重庆小面为主导的快消品产业营收300亿元以上,聚集企业200家以上,培育重庆小面品牌200个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小面产业正积极布局国内外市场。在国内,通过培育50家以上电商企业,实施“百城万店”扩张计划;在海外,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渠道,推动预包装小面产品走向全球。
从街边小吃到百亿产业,重庆小面的蝶变之路,正是重庆推动传统美食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生动写照。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活力的持续释放,这碗“重庆味道”必将香飘四海,为重庆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