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春节活动:非遗版年味大揭秘!
崇明春节活动:非遗版年味大揭秘!
2025年春节期间,上海崇明区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市集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年味。此次活动将于1月25日至2月5日在崇明万达广场举行,通过文化旅游宣传、民俗非遗市集和文化演出互动三大板块,打造一场充满传统韵味的文化盛宴。
崇明土布:六百年非遗的创新演绎
在众多非遗项目中,崇明土布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这种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传统纺织技艺,如今正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
在竖新镇木棉花开创意工坊,工人们正忙着赶制蛇年主题的土布玩偶。这些玩偶造型各异,有的面部圆润可爱,有的身材苗条优雅,每个都栩栩如生。工坊负责人表示,这些以生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深受企业和单位欢迎,目前已接到上百件订单。
“布布瀛”非遗生活馆则推出了更具创意的土布作品。设计师根据土布的不同纹样,设计出吐舌卖萌的眼镜蛇玩偶,不仅视觉效果出众,还能随意弯曲造型。生活馆负责人周勤表示,这些作品蕴含着“蛇来运转”的美好寓意,旨在让更多人了解生肖蛇文化和崇明非遗。
崇明土布的创新之路不止于此。近年来,土布工艺与知名品牌展开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宜家、星巴克等品牌纷纷与崇明土布传承人合作,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设计。在周勤的努力下,崇明土布还走出国门,亮相“法国图尔首届中国非遗文化节”,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
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丰富了崇明的文化内涵,更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木棉花开手工社原本是竖新镇仙桥村的一处旧仓库,经过改造后成为热门打卡点。每到节假日,这里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土布纺织、线带编织等传统工艺。工坊不仅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还带动了当地就业。据统计,工坊每年可接待游客上万人次,带动30多人灵活就业,年销售土布文创产品数千件。
三星镇则围绕崇明苦草这一区级非遗项目,发展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最初的“杂草”到如今的“致富草”,苦草产业已开发出茶、蛋、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提升了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中兴镇则创新性地推出“非遗+旅游”模式,将土布DIY、崇明糕制作、扁担戏研学等非遗项目串联成特色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崇明非遗的魅力。
培养传承人:让非遗文化薪火相传
为了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崇明区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文教结合的方式培养年轻传承人。
在中兴镇汲浜小学,扁担戏传承人朱雪山自2012年起开设兴趣课,培养出一批小小传承人。目前已有十多个孩子能够独立登台表演,学校也因此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东门中学开设“益智图”课程,陈家镇裕安小学将崇明山歌作为特色课程,向化小学则开展灶花、土布贴画等实践活动,这些举措都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2025年的崇明春节,不仅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展现非遗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通过创新实践和传承发展,崇明的非遗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别样的年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