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热潮涌动,地方经济活力迸发
春节消费热潮涌动,地方经济活力迸发
2025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迎来开门红。据交通运输部预测,春节期间全社会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同比增长7%。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达5.1亿人次,民航客运量9000万人次,均呈现增长态势。这股消费热潮不仅体现在人员流动上,更带动了各地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市场火爆,小众目的地成新宠
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据携程数据显示,家庭出游订单占比提升至49%,订单量同比增长75%。游客平均出游天数增长,5-6天出游占比达43%。在目的地选择上,不仅传统热门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热度不减,许多小众目的地也迎来发展机遇。
以黑龙江省抚远市为例,当地年货大集汇聚了酸菜、大鹅、黏豆包等东北特色美食,还推出了蔓越莓果蜜、鲟鳇鱼子酱等特色产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在重庆市涪陵区,跨境电商线下体验店汇集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购物体验。
餐饮零售红火,数字支付成新趋势
餐饮市场同样表现亮眼。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餐饮服务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在北京市第29届老北京年货大集上,几乎所有商家都支持数字支付,顾客只需扫描支付二维码即可完成购物。据老北京年货大集创始人薛燕介绍,数字支付的普及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激发了消费者的采购热情。
电商平台成为春节消费的重要渠道。在北京市新发地第三届年货节上,通过直播带货形式,线上订单持续增长。新发地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年货节期间,新发地直播账号实时直播,上线超30个品类产品,涵盖全国各色名特优鲜农产品、新鲜蔬菜、高端水果等。同时,还与快递物流企业建立起深度合作,进一步优化配送服务,确保商品能够及时、准确送达消费者手中。
文化消费兴起,非遗活动带动地方经济
随着“春节”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各地纷纷推出非遗主题文化活动。在北京,5600多场文旅活动陆续开展,还向游客发放非遗漫游地图、庙会地图等,让市民游客深度体验北京的非遗之美。在苏州,首届“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汇集全国200多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深圳、成都、哈尔滨、杭州以及苏州成为春节假期国内酒店预订热度较高的目的地。
出境游热度上升,跨境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国际航班逐步恢复,春节出境游市场表现亮眼。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国际机票整体价格同比略有下降,出境游消费热度同比上涨超过六成。中国澳门、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成为热门出境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出境游的消费趋势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小众目的地。同程旅行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用户通过平台前往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城市,前往日本的福冈、北海道、静冈、札幌等小众目的地的机票预订热度大幅上涨。此外,东帝汶、苏里南等国家和地区也进入了人们出游规划的版图。
总结:春节消费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
2025年春节消费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品质化的特点。从国内旅游到餐饮零售,从文化消费到跨境购物,各地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数字支付、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兴起,为传统春节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各地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春节消费有望继续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