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胆囊及胆管超声测量及常见病超声诊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胆囊及胆管超声测量及常见病超声诊断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1/10/84430167_1130185483.shtml

胆囊及胆管的超声检查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诊断胆道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胆囊及胆管的超声测量方法及其常见病的超声诊断,包括胆囊和胆管的解剖结构、检查方法、测量标准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

胆囊的检查及测量

概述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呈梨形或椭圆形,分为底、体和颈部。胆囊壁由内而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检查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

检查体位

平卧位或右前斜位。

检查方法

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或右肋间,连续扫查胆囊长轴及短轴切面,主要观察胆囊体部及底部,右肋间扫查时,通过肝实质声窗重点观察胆囊颈部及胆囊管。

测量切面

胆囊的最大长轴切面。

测量部位及方法

  • 胆囊长径:测胆囊颈部至胆囊底部内腔最大长径,如胆囊明显折叠,则分别测颈部至折叠、折叠至底部两段径线并相加。
  • 胆囊横径:与胆囊长径垂直的径线。
  • 胆囊壁厚度:于胆囊体底部前壁测量,尽量选择与声束垂直处测量最大厚度。

正常参考值

  • 成人胆囊长径≤9cm,短径≤4cm。
  • 儿童胆囊长径<7cm,短径<3.5cm。
  • 1岁以下的婴儿和新生儿胆囊长径1.5-3.0cm。
  • 胆囊壁厚度≤3mm。

胆管的检查及测量

检查体位

平卧位或右前斜位。

检查准备

空腹8小时以上。

检查方法

  • 肝内胆管:先寻找与其伴行的门静脉,在附近寻找相应的各级肝内胆管。
  • 肝总管及上段胆总管:采用右肋间扫查可显示位于门静脉主干及右前支前方胆管。
  • 胆总管或肝外胆管下段:先显示胰腺长轴切面,在胰头后外方寻找胆总管胰头段短轴图像,再旋转探头显示胆总管下段长轴切面。

测量部位及方法

肝外胆管最大直径:取肋间或肋缘下斜切面显示肝门部与门静脉伴行的肝外胆管上段,测量最宽处内径。

正常参考值

  • 正常成人肝外胆管最大内径<8mm,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宽,65岁以上正常人最大内径可达10mm。
  • 正常成人左、右肝管内径<3mm,或小于伴行门静脉内径的40%。
  • 婴幼儿肝外胆管最大内径一般不超过2mm,较大儿童一般不超过4mm。

胆囊和胆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概述

胆道系统是指肝脏排泌的胆汁输入十二指肠的管道结构,胆道系统的超声显像可分为胆囊和胆管两大部分。胆管以肝门为界,分为肝内及肝外两部分。

肝内胆管

肝以内的胆管称为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及小叶间胆管汇合而成肝左管和肝右管。走形和分布与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基本一致。

肝外胆管

  • 肝总管 (CHD): 长约30-40mm,直径4-6mm,沿十二指肠韧带外缘走行,位于肝固有动脉右侧和门静脉右前方,下行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
  • 胆总管(CBD) : 长约40-80mm,直径0.4mm(0.6-0.8mm) 分四部分:

胆囊的血管

  • 胆囊动脉:一般位于胆囊三角内,多起自肝固有动脉的右支(即肝右动脉)。
  • 胆囊静脉:分散,多数经由胆囊颈部汇入门静脉,或小支,或主干,或右支,少数形成较大静脉与胆总管平行汇入到肠系膜上静脉。
  • 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脏面围成。

胆囊与胆管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 检查前准备

  • 禁食 (成人8小时以上,儿童4-6小时,婴儿4小时)

  • 前一天少油腻,前一晚清淡饮食,以保证胆囊、胆管内充盈胆汁,并减少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 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系造影2日后进行。

  • 对于已经做了胃镜结肠镜的患者需两天后检查

  • 机器:首选凸阵探头,新生儿可线阵探头。

  • 探测体位与途径

  • 仰卧位

  • 左侧卧位(右前斜位):观察胆囊颈部结石及肝外胆管

  • 坐位或站位:肝胆位置较高者,并可观察结石移动

  • 胸膝位

  • 右侧卧位

  • 检查方法:

  • 剑突下横切面:

  • 经肝左管和肝右管右肋缘下斜断面扫查:

  • 经胆囊右肋缘下纵断面扫查(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与肋弓垂直,患者深吸气时左右侧动探头,可以显示较完整的胆囊长轴断面。

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 胆囊:

  • 纵切呈梨形,轮廓清晰,囊壁线自然光整,后壁线明亮,

  • 囊腔内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为典型的囊状结构。

  • 长径不超过9cm,前后径不超过4cm。

  • 对胆囊的测量:
    要注意必须显示胆囊的最大长径和横径,有明显折叠时,分段测量相加以得长径。

  • 肝内胆管:

  • 肝内小胆管内径较小,声像图上常不能显示可以显示紧贴门静脉左右支前壁的左右肝管内径小于2mm或小于伴行们买的三分之一,若有扩张,则呈平行管征。

  • 肝外胆管:

  • 超声显像将肝外胆管分上下两段:

  • 常人的肝外胆管上段易显示

  • 正常胆囊与胆管声像图表现和超声测值

  • 9X3.5cm(胆囊大小)

  • <0.3cm (胆囊壁厚度--测量前壁)

  • <0.2cm (肝内胆管)

  • 0.8cm (胆总管)

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是常见的胆囊疾病,胆囊结石临床一般无症状,有时会表现为右上腹不适、隐痛及消化不良。按结石成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 胆固醇结石
  • 胆色素性结石
  • 混合性结石:由胆色素、胆固醇和钙盐组成。

慢性胆囊炎(合并结石)

胆囊癌

好发于50岁以上女性
胆囊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型两种,以浸润型多见。
早期临床多无症状,如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部隐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后期可出现黄疸并有发热、腹水,右上腹胆囊区可触及质硬包块。

  • 胆囊癌的超声表现
  • 厚壁型:由浸润型胆囊癌所引起。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
  • 混合型:胆囊壁呈不规则增厚,同时伴有乳头状或蕈伞状肿块由胆囊壁突入囊腔内,为厚壁型和蕈伞型的混合表现。此型多见。

胆管疾病:一、胆管结石

  • 肝内胆管结石

  • 肝内胆管结石常多发,大小形态不一,数目不定,

  • 临床常表现为消化不良、腹胀、上腹部疼痛,疼痛可向背部放射。如合并炎症时可引起肝区疼痛。

  • 肝内胆管结石超声表现

  • 肝内出现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强回声影,后方常伴有声影。

  • 强回声影具有沿着左右胆管走向分布的特点。

  • 阻塞以上的管腔扩张,且与伴行的门静脉形成“平行管征”。

  • 肝外胆管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在我国常见

  • 结石可来自胆囊或肝内胆管结石,也可为肝外胆管原发的结石

  • 肝外胆管结石多有长期慢性胆道感染症状,在静止期货慢性阶段病人可无明显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可出现腹胀、畏寒、高热、黄疸、重症患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胆管癌

胆管癌是指肝外胆管癌,不多见,以左、右肝管汇合处、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以及肝胰壶腹部多见。
胆管癌可分为浸润型和乳头状或结节型两种。
临床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黄疸进行性加重,恶心、消瘦、大便呈陶土色,如伴继发感染则可有高热、上腹剧痛及胃肠道症状。

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

  • 病因:
  • 胆总管壁先天性薄弱,胆总管内压力后天性增高而使胆总管呈球形或梭形扩张。
  • 胆管交感神经先天缺如,一般认为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阻塞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黄疸的定义:血中游离或结合型胆红素浓度过高,呈现的皮肤、粘膜和巩膜的黄染现象。
黄疸为许多疾病的共有症状,主要有肝脏疾病(如肝炎)、胆管阻塞(胆道疾病)及某种类型的贫血。
超声表现:

  • 肝内胆管扩张肝内出现与门静脉伴行的管道结构,内径大于0.3cm。
  • 肝外胆管扩张肝外胆管内径在0.7~1cm为轻度扩张,大于1cm为显著扩张,
  • 胆囊增大 胆囊前后径大于4cm提示胆囊增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