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鹳雀楼:千年名楼的涅槃重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鹳雀楼:千年名楼的涅槃重生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3229178_121948408
2.
http://www.sx.xinhuanet.com/20240719/78c1f36782774b1aa7f55b3e0f8b6f5e/c.html
3.
https://www.sohu.com/a/758940789_121124036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RH5G5O05568DTQ.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7A07MW100
6.
http://www.news.cn/20240712/d7ce125d6d0e4a1e9004a2212d41f3ac/c.html
7.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79115063612997687
8.
https://www.yuncheng.gov.cn/doc/2020/07/21/71073.s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B%E9%B8%9B%E9%9B%80%E6%A8%9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家喻户晓的《登鹳雀楼》,让鹳雀楼名扬天下。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种文化的传承。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始建于北周时期(约557-580年),最初由大将军宇文护建造,用作军事瞭望塔。因常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得名鹳雀楼。到了唐代,这座军事设施逐渐演变为文人墨客登临赋诗的胜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其中,王之涣、李益、畅诸等人的诗作最为著名,尤其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是成为了鹳雀楼的代名词。

然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名楼,却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毁于战火,仅存遗址。直到1997年,当地政府启动重建工程,历时五年,于2002年完工对外开放。新建的鹳雀楼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外观三层四檐,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楼体通身采用唐代油漆彩画装饰,是目前国内少有的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月梁式拱顶上祥云浮动、衣带飘舞,将唐代“飞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鹳雀楼的重建工程不仅复原了其唐代风貌,更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其中顶层的主题为“极目千里”,这里是最能表达王之涣诗意的地方。景区还精心策划,将河东文化和黄河文化融入每一层的陈列与摆设之中。一楼的《中都蒲坂繁盛图》展现了蒲州在唐代的繁荣景象,宇文护《筑楼戍边》及王之涣《旗亭画壁》则采用了欧塑形式制作。此外,还有以浮雕、壁画、雕塑等形式,讲述舜耕历山、大禹治水、嫘祖养蚕等传说典故,介绍关公、柳宗元、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展示制盐、冶铁、酿酒等民间工艺,这些都使“登楼”内容更加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鹳雀楼不仅是诗中名楼,还是省级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近年来,鹳雀楼旅游集团积极与第三方研学机构展开合作,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按需定制各类研学课程,将鹳雀楼丰富的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受到了参与者的一致好评。上半年,景区共接待研学师生6000余人次。

站在鹳雀楼上,极目远眺,晋、陕、豫三省风光尽收眼底。西南方的中条山安静祥和,黄河如母亲的臂弯环抱古楼。这里不仅是观赏自然美景的绝佳地点,更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胜地。近年来,景区还推出了光影演艺秀。唐乐舞、打铁花、篝火晚会……一个个别出心裁的节目串联起一场文化盛宴,更有演员在流光溢彩间“化身”王之涣,重吟千古绝唱,再现诗楼历史,让观众“零距离”感受这座中华名楼的悠悠诗韵。

如今的鹳雀楼,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以其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和精美的彩画艺术,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作为四大名楼中最高的一座,也是中国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一座,鹳雀楼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继续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熠熠生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