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然博物馆:从深海园林到超自然空间的科技探索之旅
上海自然博物馆:从深海园林到超自然空间的科技探索之旅
2022年12月,上海自然博物馆迎来两大创新项目:“深海园林”展览和“超自然空间”合作项目。这两个项目不仅展示了自然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上的创新,也体现了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从“深海园林”到“超自然空间”:科技赋能自然探索
“深海园林”展览于2022年12月3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亮相,带领观众探索神秘的深海世界。展览通过丰富的海洋生物标本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现了深海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独特的生存环境。
而“超自然空间”项目则更进一步,将元宇宙技术引入自然博物馆。2022年12月6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与联想集团启动了这一创新合作项目。联想将利用包括元宇宙在内的“新IT”技术,让馆内的珍稀动物标本“复活”。这一项目以长须鲸标本为试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些珍贵的生物。
上海自然博物馆:一座“绿螺”里的自然奇观
上海自然博物馆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静安雕塑公园内。博物馆的建筑外形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宛如一只静动有致的“绿螺”。
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门票价格为成人30元,学生12元,60-69岁老人25元,1.3米以下儿童免费。馆内藏有29万余件标本,涵盖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
“生命长河”:一场跨越时空的生物盛宴
作为博物馆的核心展区,“生命长河”通过200余件动植物标本和模型,展现了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展区运用AR技术,让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扫描骨骼模型,观看恐龙如合川马门溪龙在屏幕上“复活”。
展区还设有多个特色区域:秦岭展柜展出49种102件秦岭代表性动物标本;极地探索区通过帝企鹅、北极熊等标本揭示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奥秘;走进非洲区运用音效、灯光和动态影像,打造身临其境的非洲草原体验。
科技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上海自然博物馆不仅是一座展示自然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个融合科技与自然的创新空间。从“深海园林”到“超自然空间”,从AR互动到元宇宙体验,博物馆正在用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自然探索之旅。
这座“绿螺”里的自然奇观,不仅展示了自然历史的博大精深,更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激发观众对科学的兴趣,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