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医五味奥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医五味奥秘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6A09YUC00
2.
http://www.sctcm120.com/info/1074/16194.htm
3.
http://www.zgyydb.ac.cn/zgyydb/article/html/202427024
4.
https://www.tcmjc.com/doi/10.16305/j.1007-1334.1992.11.023
5.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75233.html
6.
http://www.zhbc.com.cn/zhsj/fg/report/bookreviewinfo.html;jsessionid=6D811F23D06DE0279ED107CA1A4059E0?id=297ec13d8f859ba5018fc2ee5f180311
7.
https://www.diyishixun.com/news/16542/

“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古语道出了中药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在《神农本草经》这部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中,药物的味道远不止“苦”这一种。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部经典就提出了“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的理论,奠定了中药五味学说的基础。这一理论不仅关乎药物的口感,更蕴含着深刻的医学智慧,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01

五味与五行五脏的对应关系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味与五行、五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种对应关系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的思想。

  • 酸味入肝:酸味药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如五味子能固表止汗,乌梅能敛肺止咳,适用于肝气疏泄太过或不足的病症。

  • 辛味入肺:辛味药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功效,如桂枝、紫苏叶能发散风寒,薄荷、菊花能发散风热,适用于肺气宣发失常的病症。

  • 苦味入心:苦味药物能清热泻火、燥湿通泻,如大黄能通泄热结便秘,杏仁能降泄肺气上逆的喘咳,适用于心火亢盛或湿热内蕴的病症。

  • 咸味入肾:咸味药物能软坚散结、泻下通便,如鳖甲能软坚消结,芒硝能泻下通便,适用于肾阴不足或痰核瘿瘤的病症。

  • 甘味入脾:甘味药物能补益、缓急止痛,如人参大补元气,熟地滋补精血,甘草能调和药性,适用于脾胃虚弱或气血不足的病症。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指导着中药的临床应用,还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通过调和五味,可以达到平衡五脏功能、维护身体健康的目的。

02

五味的具体作用与现代研究

五味理论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科学验证。通过对五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现代医学揭示了其作用机制。

  • 酸味药:主要含有有机酸和鞣质,具有抗菌、抗炎、止泻、止血等作用。如紫珠、棕榈炭等含鞣质的药物,常用于止血。

  • 苦味药:多含生物碱和苷类成分,具有清热泻火、抗菌、解热等作用。如黄连、黄柏等苦寒药,广泛应用于清热解毒。

  • 甘味药:富含糖类、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能补益五脏、增强免疫力。如人参、熟地等,常用于调理身体虚弱。

  • 辛味药:主要含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具有发散风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如生姜、葱白等,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 咸味药:富含碘、钠、钾等无机盐,能软坚散结、补肾温阳。如昆布、海藻等,可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大。

03

五味理论的现代应用

五味理论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李应存教授就曾运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五味理论,从肝脾体用的角度治疗慢性湿疮,取得了显著疗效。

在日常生活中,五味理论也指导着人们的饮食调养。中医强调“五味调和”,即饮食中应包含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以滋养五脏。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宜偏嗜某味,如酸多伤脾、甘多伤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应保持饮食的均衡。

《神农本草经》中的五味理论,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发展,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不仅是中药学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生动体现。在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中,五味理论依然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类健康事业持续贡献着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