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昌龄《从军行》:边塞诗中的豪情壮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昌龄《从军行》:边塞诗中的豪情壮志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7816113_120100667
2.
https://www.sohu.com/a/767088015_350855
3.
https://www.sohu.com/a/783779274_121911505
4.
https://news.gmw.cn/2024-04/08/content_37249870.htm
5.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0/09/85033340_1131819233.shtml
6.
https://www.56-china.com.cn/show-case-5659.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7/08/54482765_1128157819.shtml
8.
http://hrczh.cass.cn/sxqy/zgs/202402/t20240219_5733825.shtml
9.
https://www.baike.com/wikiid/7158714436398759973
10.
https://www.ruiwen.com/guji/1184322.html
11.
https://www.ruiwen.com/wenxue/wangchangling/402549.html
12.
https://mooc1.chaoxing.com/mooc-ans/ztnodedetailcontroller/visitnodedetail?courseId=202144294&knowledgeId=132832688&_from_=&rtag=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苍凉壮阔的意境和深沉激昂的情感,展现了盛唐时期边疆战士的生活和精神风貌。

01

王昌龄的边塞诗人生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作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被誉为“七绝圣手”。据史料记载,王昌龄一生创作了近200首诗作,其中七绝74首,占盛唐绝句的六分之一。明王世贞在评价盛唐七绝时,认为只有王昌龄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

02

创作背景与历史语境

这首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国力强盛,但边疆地区仍时有战事。在西北边陲,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吐蕃、突厥等存在激烈的军事冲突。戍边将士们长年累月风餐露宿,征战于茫茫荒漠,生活极其艰苦。王昌龄作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十分关心边疆的战事,善于刻画征战将士的心理活动,写下了《从军行》等反映军旅生活的气势雄浑、格调高亢的诗篇。

03

意境营造与艺术特色

全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集中表现了戍边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构思缜密,起承转合,一气呵成。

“青海长云暗雪山”描绘了青海湖上空乌云密布,连绵雪山因此显得阴沉昏暗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边塞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边疆战事的紧张氛围。

“孤城遥望玉门关”则通过边塞的孤城向远处的玉门关望去,两地相隔遥远却同为戍守之地,体现了边疆的辽阔与苍凉。

“黄沙百战穿金甲”以“黄沙”点明战场环境,“百战”突出战斗频繁,“穿金甲”则形象地展现了战士们在风沙中历经无数次战斗,身上的铠甲已被磨破的艰辛生活。

“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抒胸臆,表达了将士们誓死保卫国家、不战胜敌人绝不归乡的决心。这种豪迈的誓言,体现了盛唐时期边疆战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04

深层含义与情感表达

这首诗通过苍凉壮阔的景色烘托深沉情感,体现了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和忠诚报国精神。它不仅是唐代边塞诗的佳作,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追求和平精神的生动写照。

05

结语

《从军行七首·其四》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将领的敬仰与对和平的向往。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也有对现实的关注与忧虑,更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盼。它不仅是唐代边塞诗的佳作,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抗争、追求和平精神的生动写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