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20:双塔小学的课间革命
从10到20:双塔小学的课间革命
“下课了!请约上您的小伙伴,到户外活动活动吧!可以打球、跑步、做游戏,也可以看书、画画、下棋或者在校园里走一走。老师们也一起出来活动活动吧!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随着校长温暖的提示音,浙江省嵊州市双塔小学的学生们欢快地奔向操场,享受着长达20-30分钟的课间时光。这是该校实施“10+30”高效融合智慧课堂模式后,学生们每天都能享受到的“福利”。
“10+30”模式:让课堂更高效
双塔小学的“10+30”模式,不是简单的时间分配,而是一整套教学改革方案。每节课开始前3分钟,学生们会先做一套特别的健康操,包括眺望校训、身体运动、向老师问好等环节,帮助他们快速从课间活动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
课堂上,教师严格控制讲授时间,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校要求语数英科等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不超过30分钟,必须留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五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双塔小学,课间不仅仅是休息时间,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舞台。学校开发了《职业体验》《校园小农场》《寻味·创艺》等校本课程,让学生在课间参与劳动实践、艺术创作等活动。每周四的“锋领剡育——天章讲坛”更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红色演讲,分享自己的感悟。
“健康银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还创新性地推出了“健康银行”评价机制。教师会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日常行为习惯,每周结算积分,学生可以用累积的积分兑换礼品。这种激励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身心健康等全方位发展。
从10分钟到20分钟:一场教育变革
双塔小学的实践,正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曾表示,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虽然是个“小切口”,但意义重大,它延展的是“五育”的形式和内容,体现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导向。
改革成效:学生更快乐,体质更健康
自实施新作息制度以来,双塔小学的学生们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校长陈雷钧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体质测试优秀率从78.9%提升到了87.6%,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多了,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种改革也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在杭州市春晖小学,700多名家长全票通过了延长课间时间的提议。一位家长表示:“多出来的5分钟,让孩子有时间喝水、上厕所,还能和同学聊聊天,这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未来展望:让教育回归本质
双塔小学的探索,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它告诉我们,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是生命的滋养。通过优化课堂结构、丰富课间活动,我们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课间休息时间的延长,看似是一个微小的改变,实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革新。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双塔小学的实践中,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