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交通安全日倒计时!儿童出行安全指南
全国交通安全日倒计时!儿童出行安全指南
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较大道路交通事故起数较2019年下降12%,这表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持续向好。然而,在整体形势好转的背后,儿童交通安全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据统计,2002年至2021年间,我国城乡0-14岁儿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农村地区整体仍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农村男童和女童的年均死亡率分别增长3.02%和5.06%。这一数据提醒我们,儿童交通安全教育仍需不断加强。
面对严峻的儿童交通安全形势,公安部、教育部联合部署了《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6)》,旨在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维护交通秩序、开展联合护学、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在此背景下,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梅赛德斯-奔驰星愿基金公益支持,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策划的《中国儿童交通安全蓝皮书系列: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报告》应运而生。该报告针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什么”“谁来教”和“怎么教”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了分龄分层的交通安全知识内容体系,构建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的“警校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并提出融合生命安全教育的系列教育方法路径,为系统、科学、持续推进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解决方案。
具体来说,在“教什么”方面,报告建议推行“分龄分层”的交通安全教育内容范式,帮助不同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搭建完整知识体系链条。根据学龄前儿童以及小学低、中、高年级和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出行方式、认知能力以及相关交通事故伤害特征,知识体系应以“风险-规则-文明”为核心基础,以“风险认知启蒙”“知识体系构建”为两大重要结构支撑,构建分层分级的全链条式交通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在“谁来教”方面,报告强调建立学校为教育主阵地的“警校家”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交警为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专业支持,培养一批专业的交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在交警的支持和协助下,利用专业的师资力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成体系的交通安全知识以清晰的脉络传递给学生;同时,学校联动家庭一起筑牢交通安全教育的防线,打通交通安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使家长对学生正确履行监护职责,并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树立榜样意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
在“怎么教”方面,报告提出了以生命教育理念引领交通安全教育的体系性建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安全观、健康观。建议交通安全教育除了开展对交通事故的预防性的应急避险教育,也应关注学生对交通事故的理解感知,主动或被动卷入交通事故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等,及时做好心理干预的应急预案,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与交通安全相关的生命经历过程中对生命的感悟、意识、情感与能力的潜在获得等。
除了依靠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儿童自身也需要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安全出行建议:
- 步行安全:
- 遵守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 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或天桥,不随意横穿马路
- 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保持注意力集中
- 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确认安全后再通过
- 骑行安全:
- 12岁以下儿童禁止骑自行车上路
- 骑行时要双手握把,不攀扶其他车辆或手持物品
- 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不逆行、不闯红灯
- 转弯前减速慢行,伸手示意
- 乘车安全:
- 乘坐私家车时,要使用适合年龄的安全座椅
- 系好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 乘坐校车时要有序上下车,不在车内嬉戏打闹
- 不乘坐超员、超载车辆
儿童交通安全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