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村传奇:肖伯修的创业之路与教育传承
杨柳村传奇:肖伯修的创业之路与教育传承
在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有一个名叫杨柳的小村庄,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一位名叫肖伯修的红色企业家说起。
肖伯修是杨柳村走出的第一位杰出企业家。他与妻子李霞仙都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1930年参加革命,坚持工业救国的理念。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肖伯修夫妇先后在上海、长沙、重庆等地开办橡胶厂,成为解放初期有名的橡胶大王。
肖伯修的成功并非偶然,他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早在六百年前的明代初期,肖氏先祖本心公就提出“合议开办族学,命名曰进德小学,后又分办幼童小学,励进小学,此属普及教育办法,而学业修明品行砥砺推而进于明德也”。这种重视教育的传统,深深影响了肖伯修的成长。
肖伯修不仅自己创业有成,更注重教育后代。他写下了“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的十六字家训,身体力行地培养子女。他的5个子女中有3人成为教师,后代中更是涌现出了6名博士,成为杨柳村第一个书香大家庭。
在肖伯修精神的感召下,杨柳村逐渐形成了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2008年,杨柳村建成了湖南省第一个村级文化馆,成为全村学子的学习平台。村党总支每年定期组织中小学生、高考学子到文化馆参观学习,邀请博士和优秀学子回乡授课,并对金榜题名的学子进行表彰奖励。
如今的杨柳村,已经培养出了24名博士、52名硕士和419名本科生。全村户籍人口3228人,平均每136人中就有一位博士,平均8人中就有一名大学生。这些数字背后,是杨柳村数百年来耕读传家、崇文倡学的优良传统。
更令人欣喜的是,杨柳村的教育传统仍在延续。北大学子肖庆成在母亲聂美英的影响下,连续两年夺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并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硕士研究生。自学成才的赵优平博士,通过自己的努力,陆续获得注册造价师证、注册咨询师证、一级建造师证等,最终成为一名研究级高级工程师。
在教育之外,杨柳村也在积极发展现代产业。近年来,该村引进了智慧云家居产业基地、湘晖农业、淳芝宝药业等企业,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到如今的人才摇篮和产业重镇,杨柳村的发展离不开肖伯修这样的先驱者的引领。他的创业精神和教育理念,不仅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更为整个村庄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新时代的今天,肖伯修的故事依然激励着杨柳村的后人们,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