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健康素养: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提升健康素养: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2023年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26.23%,远低于城市水平,这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提升农村健康素养,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农村健康素养提升面临多重挑战
当前,农村健康素养提升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医疗资源短缺。据统计,我国乡村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难以满足农民医疗需求。同时,乡村医生队伍不稳定,优秀医疗人才不愿下沉,导致医疗服务能力不足。
其次是农民健康意识淡薄。部分农民缺乏预防保健意识,只有在生病后才就医,平时缺乏健康管理。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增加了患病风险。此外,对医疗政策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享受基本医疗保障权益。
政策引领: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
面对挑战,国家层面已采取积极行动。2024年6月,国家卫健委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提出四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围绕重点人群完善科普资源库;
二是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加强多部门联动;
三是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专家库作用;
四是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进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
借鉴经验:上海模式的启示
上海在提升“一老一幼”健康素养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例如,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海已实现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率超过80%。同时,通过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普及慢病管理知识,全市累计参与老年居民近80万人。
对于青少年,上海探索建立“健康副校(园)长”制度,开展健康危险行为监测,提供体重管理、心理健康等主题干预工具包,推动医教体协同的健康素养培养体系。
创新路径:多方联动共促健康
提升农村健康素养需要多方联动。首先,应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其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同时,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利用新媒体等手段传播健康知识。
此外,还应发挥乡村干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为农村健康素养提升注入新动力。
提升农村健康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全面提升农民健康素养,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