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富硒苹果: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延安富硒苹果: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一颗苹果卖20元?”在延安市宝塔区庙塬村,果农李延军的这个“惊人之举”不仅成了现实,还让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苹果达人”。他的秘诀,就是种出了名副其实的“金苹果”——富硒苹果。
这颗“金苹果”的背后,凝聚着延安苹果产业的科技密码。李延军使用的“苹果面膜”,是由陕西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腐植酸型苹果免套袋膜剂。这种新型材料不仅能为苹果提供营养,还能防虫防晒,使苹果亩产量提高20%-30%,营养价值提升近20%。这项技术在首届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上荣获优胜奖,成为延安苹果产业科技创新的缩影。
除了“敷面膜”,李延军还研究出了一套富硒苹果种植技术。他给土地施用富硒肥,在苹果成熟期喷洒三次叶面肥,种出的苹果不仅个头大、果形端正,而且营养价值更高。在他的6亩果园里,处处闪耀着科技光芒:自动防雹网为果树穿上“防弹衣”,水肥一体化设施精准输送养分,豆菜轮茬实现“以地养地”,还有太阳能杀虫灯、水分自动检测器等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2022年,他的富硒苹果收入达到了30万元。
在延安,像李延军这样的新果农越来越多。他们不再满足于“跟着专家走”,而是在自家果园里搞起了自主试验。洛川县安善村的李育宏建立了10亩“试验田”,种植不套袋苹果和高钙苹果,试种“福布拉斯”“九月奇迹”“秦脆”等新品种。他研发的高钙肥不仅改善了苹果品质,还帮助果农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00多亩果园用上了高钙肥,果农们在苹果俱乐部的指导下,共同商讨高钙苹果的定价,提高了议价能力。
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种植技术上,还延伸到了金融领域。针对苹果价格波动大的问题,延安市创新推出了“保险+期货”模式,将价格波动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这一金融工具为果农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让他们不再担心“果贱伤农”。据统计,自2018年项目落地以来,延安市已实施10余个相关项目,累计保险保障金额超10亿元,服务果农万余户。
延安富硒苹果不仅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还在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延安苹果品牌评估价值已达65.9亿元,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并多次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目前,延安苹果已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超过12万吨,成为国际高端市场的热门选择。
延安市还积极推动苹果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在安塞区南沟村,3000亩果园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了独特的农旅融合模式。这里不仅有整齐的果园,还有民宿、湖泊等配套设施。自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延安富硒苹果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延安市政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如矮化密植、乔化树管理等,并实施“保险+期货”等创新金融模式,为果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如今,延安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331.6万亩,产量46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60亿元。苹果产业不仅带动了100多万人就业,其中80万农民受益,还为延安市贡献了6%的生产总值和60%的农业总产值。
延安富硒苹果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金融支持和产业融合,延安苹果产业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更为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开辟了新路径。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应用和产业链的完善,延安苹果产业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