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国”瑞士:如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国”瑞士:如何在二战中保持中立?
瑞士是世界上最早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的国家,这一地位始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巧妙的战略部署,成功抵御了纳粹德国的侵略计划,保持了其中立地位。
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源地,自中世纪结束后,欧洲各国之间冲突不断。然而,在这片动荡的大陆上,瑞士却以其独特的“永久中立国”身份,成为了一股清流。瑞士的这一特殊身份,最早可以追溯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该和约承认瑞士为独立国家并确认其为中立国。尽管在拿破仑时期瑞士曾卷入混战,但在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上,瑞士重获独立,并被确认为永久中立国,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永久中立国。
维也纳会议
1815年之后,瑞士再也没有进行过战争,这一中立地位得到了欧洲所有大国的认可。瑞士之所以能够保持中立,一方面是因为它本身不是军事强国,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并不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的中立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欧洲主要分为三派:纳粹集团、英法西方集团和苏联。英法作为旧秩序的维护者,自然不会对瑞士构成威胁;苏联虽然可能想在瑞士煽动革命,但其势力范围并未延伸至此。真正对瑞士构成威胁的是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
纳粹德国确实有征服瑞士的计划,这就是著名的“圣诞树行动”(德语:Unternehmen Tannenbaum,或译为冷杉行动),早先称为绿色行动(德语:Unternehmen Grün)。希特勒在公开场合多次宣称会尊重瑞士的中立性,但实际上却心怀鬼胎。1941年6月,在与意大利领导人墨索里尼的会面中,希特勒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瑞士的不满,称瑞士拥有“最令人作呕且糟糕的人种和政治体制”。
希特勒对瑞士的态度
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瑞士人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瑞士虽然名义上是中立国,但其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瑞士政府提高了国防预算,首年即拨款1500万瑞士法郎,计划在未来数年内拨款1亿瑞士法郎。当希特勒撕毁凡尔赛和约时,瑞士国防预算更是激增至9000万法郎。
1939年8月30日,瑞士联邦议会以204票赞成、23票反对,通过了任命亨利·吉桑(Henri Guisan)为军队统帅的议案。次日,德国入侵波兰,瑞士立即进入战备状态。吉桑将军发布了一系列军事命令,包括动员三个陆军军团,将除役年龄从48岁提高至60岁,并新编一支10万人的陆军军团。
瑞士军队
1940年6月,德国征服法国后,开始制定入侵瑞士的详细计划。此时的瑞士几乎完全被纳粹包围,形势异常严峻。然而,瑞士的军事实力和山地地形让德军望而却步。德军评估认为,攻打瑞士不仅战略价值有限,而且将付出巨大代价。
瑞士的山地地形
最终,希特勒并未批准执行“圣诞树行动”。诺曼底登陆后,该计划被搁置。瑞士在接下来的战争中得以保持中立地位。尽管如此,瑞士在战争期间仍不可避免地卷入了一些冲突。许多德国飞机因侵犯瑞士领空而被击落,瑞士空军与同盟国及轴心国都发生过交战。此外,瑞士还扣留了大量盟军轰炸机及机组人员,直到战争结束才释放。
免受战火波及的瑞士
二战结束后,瑞士在处理纳粹资产方面也引发了一些争议。瑞士被指将纳粹屠杀受害者的资产以及纳粹政府存入瑞士银行的资产占为己有。这一行为在战后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