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二维码暗藏风险,这些陷阱要当心!
收款二维码暗藏风险,这些陷阱要当心!
近日,安徽宣城一饭店老板遭遇新型诈骗:骗子通过微信订餐,索要支付宝收款码,在视频通话过程中趁机截取付款码,盗刷1000元。这一案例揭示了收款二维码使用中隐藏的新风险。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收款二维码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其便捷性背后也潜藏着诸多法律风险,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主要风险类型
1. “跑分”洗钱风险
“跑分”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兼职诈骗手段。不法分子通过搭建平台,以“兼职/代购/跑分”等名义,诱使用户出租自己的微信、支付宝等收款二维码,为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非法资金转移渠道。
这种行为存在巨大风险:
- 参与者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 个人账户可能被冻结,影响征信
- 未成年人容易被诱骗参与,增加违法犯罪风险
2. 二维码被掉包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会趁商家不备,将真实的收款二维码替换为自己的二维码,导致商家收入被窃取。这种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给商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 免密支付安全风险
许多用户为了方便,开启了免密支付功能。然而,这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正如开头案例所示,骗子利用付款码和收款码切换的空子,盗刷用户资金。
监管措施
针对收款二维码存在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9]85号),其中提出多项重要措施:
- 健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
- 加强账户实名制管理,严格审核单位开户证明文件
- 完善支付账户密码安全管理
- 加大对买卖银行账户和支付账户、冒名开户的惩戒力度
实际案例分析
1. 青少年参与“跑分”洗钱案
某县高中生谢某某在网上玩游戏时,有游戏网友向他借用支付宝、微信或者银行卡帮忙转款,并承诺给予1%-2%的酬金。谢某某在明知对方可能从事不法活动的情况下,仍组织同学参与,最终为诈骗团伙转账高达300万元,非法获利2万余元。警方抓获6名组织者,查出2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洗钱。
2. 快递面单二维码诈骗案
一些不法分子在快递面单上印制“扫一扫领奖品”的二维码,诱使消费者扫描。一旦扫描,用户可能会被拉入诈骗群聊或点击含有诈骗链接的页面,导致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安全使用建议
对商家:
- 通过正规渠道申请收款码,不使用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 加强收银系统的安全监控,定期检查收款码是否被替换
- 设置收款提醒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收款情况
对消费者:
- 谨慎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不轻易向他人展示收款码或付款码
- 关闭免密支付功能,为支付软件设置复杂密码
- 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移动支付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只有提高安全意识,才能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