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谁是孔子的老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之学者必有师”——谁是孔子的老师?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onfuciusmuseum.cn/news/wb/2024-09-10/3307.html

孔子,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位终身学习的典范。他开创私学,普及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他虚心向学,向多位老师请教,展现了“圣人无常师”的求学精神。

至圣先师

孔子首开私学,将知识普及众生。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王公贵胄才能读书。春秋时期,官学逐渐衰败,孔子顺应时势首开私学,打破教育垄断,将知识普及众生,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同时,孔子把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作为教育内容,用循循善诱、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每逢孔子杏坛讲学,四方弟子云集。《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明代孔子讲学图轴 孔子博物馆藏

《论语》中也记载了诸多孔子的教育思想:

  •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圣人无常师

孔子并非“生而知之者”,他好读书,热爱学习和求知,是“学而知之者”。因此,孔子也有许多老师,且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中记载:“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这是在说,文王、武王之道,传于人间,孔子处处都学,哪有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的一生,求知于众多贤人志士,向他们学习圣贤之道,并从中收获颇多。

《史记》记载,孔子曾与南宫敬叔一同到洛邑,向老子问礼,探讨礼的内涵和君子的品行。同时孔子奉送一只大雁作为礼物,作为对有学问、有修养的贤者的敬意。孔子在老子这里受益良多,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也渐渐多了起来。


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问礼老聃 孔子博物馆藏

孔子也曾“师郯子”。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鲁昭公十七年(前525年)郯子朝鲁,鲁昭公设宴款待郯子,孔子于是“见于郯子而学之”,向他学习系统的古代官制等知识。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曾向师襄子习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的曲目。师襄子劝说孔子可以学习一些其它的曲目,但孔子却说:“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了弹奏这首曲子的技巧,可以学其它曲目了。”孔子说:“丘未得其志也。”又过了些日子,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领悟了曲子中表达的思想,可以多学些内容了。” 但孔子说:“丘未得其为人也。”过了些时候,孔子默然深思,志向高远的样子,眺望着远方,说:“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听到,便起身离席,向孔子行礼,说:“这首琴曲就是流传下来的《文王操》。”


明人彩绘圣迹图册页——学琴师襄图 孔子博物馆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