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退货退款大揭秘:电商平台的新规来了!
双十一退货退款大揭秘:电商平台的新规来了!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新的退货退款政策。其中,“仅退款”规则成为热议焦点。这一新规允许消费者在特定条件下无需退货即可申请退款,旨在提升用户体验并维护消费者权益。然而,这一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和商家争议。
“仅退款”规则引发争议
“仅退款”规则最早由拼多多率先在行业内推广,初衷是为了在平台商品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一规则却引发了不少争议。
有商家反映,一些消费者滥用“仅退款”进行“0元购”,使得“仅退款”规则逐渐变味,成为“薅羊毛”的代名词。例如,某平台商家刘某反映,他今年5月新开张的网店已遭遇多次“仅退款”。更有甚者,有商家因大量“仅退款”行为而面临倒闭。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消费投诉十大问题类型中,退款问题占比高达28.31%,其中有不少“仅退款”的案例。相关机构发布的《2024年(上)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数据报告》显示,近一年仅有1.06%的商家未遭遇仅退款,超过52.3%的商家遭遇过三成及以上的仅退款订单。
平台新规出台
面对“仅退款”规则带来的争议,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出台新规,试图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商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淘宝方面,9月1日起正式实施“淘宝网卖家基础软件服务费规则”,对交易状态为“交易成功”的订单,按“成交额的0.6%”收取基础软件服务费。同时,对年度成交额在12万元及以下的淘宝卖家,将返还该年度向淘宝支付的全额基础软件服务费。
拼多多则推出“百亿减免”计划,未来一年将减免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针对退款订单,拼多多将按退款比例退回订单0.6%的技术服务费。9月11日,拼多多再次升级“百亿减免”权益,将全部先用后付订单的技术服务费由1%降至0.6%。
京东方面,虽然没有明确提及“仅退款”规则,但平台一直致力于优化退货流程,提供闪电退款等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法律视角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权益保护尤为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商品都能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条款。对于消费者定做的、鲜活易腐的、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以及交付的报纸、期刊等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此外,如果遇到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情况,消费者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向商家主张退还商品差价,并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实用建议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享受购物乐趣的同时,也要理性消费,合理使用平台提供的各项服务。在申请“仅退款”时,应确保符合平台规定和法律法规,避免滥用权利。
对于商家而言,面对“仅退款”带来的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优化商品质量和服务,减少退货率
- 积极利用平台提供的申诉机制,维护自身权益
- 调整经营策略,如提高客单价、优化供应链等
- 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双十一期间的退货退款新规,体现了电商平台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的努力。作为消费者和商家,都应理性对待这些变化,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要遵守规则,共同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