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打工人都去哪儿了?
今年春节,打工人都去哪儿了?
2025年春运启动以来,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已达23054.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26%。这一数据背后,是数亿中国人在春节前夕的迁徙。然而,在这庞大的流动人群中,却有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异乡,不回家过年。
企业政策变化:提前放假成新趋势
今年春节,互联网公司纷纷慷慨放长假。携程推出史上首个“春节提前返乡计划”,允许员工从1月1日至2月28日灵活选择返乡时间,目前已有800多名员工申请。美图公司更是将假期延长至11天,创下公司最长春节假期纪录。
这种提前放假的现象并非个例。据统计,2025年春节,超过20家互联网公司放假时长在10天以上。其中,58同城以18天的假期领跑,奇安信达13天,而包括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头部企业则选择按照法定节假日放8天假。
个人选择:留在异乡的理由
在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选择不回家过年的决定:“钱包‘瘦身’,年货‘失宠’。物价上涨,工资却不见涨,能顺顺利利把年过下来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这种经济压力,是许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另一位网友则道出了另一种无奈:“假期本就紧张,回家的票又买不到。可仔细想来,真正让我踌躇的,或许是害怕面对家人对我的期望吧。”
但也有人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写道:“看着妈妈发来的干净整洁的房间照片,听着她轻描淡写地说‘你要是想回来就早点回来啊’,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回家。”
专家解读:用工荒与应对之道
面对春节前后的企业用工短缺问题,专家建议企业采取多种措施。比如,通过提高春节期间的工资待遇、发放“留岗红包”等方式留住员工。同时,企业还可以提前科学部署休假制度,强化备班制,确保生产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也积极介入,助力企业解决节后用工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通过加强就业服务、组织线上线下招聘等方式,促进农民工求职就业。
结语:回家过年,不只是一个选择
从宏观数据到个人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春节是否回家过年,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变迁、经济压力、个人选择等多重因素的交织。有人因企业福利提前返乡,有人因经济压力选择留下,有人在最后一刻被亲情召唤,有人则在异乡寻找新的过年方式。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国人最深情感的节日,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无论选择回家与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