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琴主任:科学管理,助力孩子突破身高瓶颈
陈玉琴主任:科学管理,助力孩子突破身高瓶颈
“孩子身高不够,未来可能‘吃亏’。”这是北京天使儿童医院身高管理中心主任、主任医师陈玉琴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作为拥有近50年儿科临床经验的专家,陈玉琴主任深知身高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她指出,身高不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职业选择。因此,科学的身高管理至关重要。
身高管理,越早越好
据最新发布的《2024儿童身高现状报告》显示,虽然中国青少年平均身高已位居东亚第一,但仍有不少孩子未能达到遗传身高。调查显示,57%的受访儿童和青少年并未拿满身高遗传分,随着年龄增长,低于遗传身高的孩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期望值却普遍偏高,近八成16-17岁孩子的身高低于家长预期。
陈玉琴主任强调,身高管理需要尽早开始。她指出:“身高管理是指针对少年儿童期望身高的管理,采取专业的、系统的监测和调节,以帮助孩子实现身高的突破。身高管理越早,实现期望身高的可能性越大。”
科学管理,六大要素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身高管理呢?《中国儿童身高管理指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需要从定期监测、运动、饮食、营养补充、睡眠和体重管理六大方面进行综合管理。
定期监测: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绘制生长曲线图,及时发现生长迟缓的迹象。同时,监测骨龄,了解骨骼发育情况。
运动:运动是促进身高增长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行动派”妈妈的孩子每周运动4天以上,平均每天运动47分钟。建议选择跳绳、游泳、篮球等有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
饮食:均衡的营养是身高增长的基础。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钙等关键营养素。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肪食物。
营养补充: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支持骨骼健康发育。
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生长激素主要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建议学龄前儿童每晚睡10-13小时,学龄期儿童每晚睡9-11小时。
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影响身高增长。
从“观望派”到“行动派”
陈玉琴主任指出,目前很多家长对身高管理存在“高意愿、低行动”的现象。虽然约八成家长知道身高管理,但多数对此一知半解,未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在执行力层面,仅不到两成家长真正介入到孩子的身高管理过程中。
“行动派”妈妈的经验值得借鉴。她们将身高管理纳入日常生活习惯,早早开始执行科学化、体系化的身高管理方案。调查显示,在科学管理下,“行动派”妈妈的孩子身高分位水平显著优于“观望派”与“躺平派”。
专家呼吁:科学管理,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陈玉琴主任呼吁广大家长,不要等待,不要观望,从现在开始,用科学的方法管理孩子的身高。她强调:“身高管理不是单一某个方面,而是一套综合的管理体系。需要家长的持续关注和努力。”
同时,她也提醒家长,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一些所谓的“增高神药”或“神奇方法”,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身高管理。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生长轨迹,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期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每个孩子都能达到理想的身高,拥有更加自信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