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破7背后:一场关乎全球资本流动的转折
人民币破7背后:一场关乎全球资本流动的转折
2025年1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238,较前一交易日上调10个基点。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人民币汇率正在经历一场重要转折。
人民币破7:一个重要的信号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邓海清指出,自2024年9月起,人民币开始进入强势通道,并在政治局会议关于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积极表态后正式升值破7。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看法,也引发了关于人民币未来走势的广泛讨论。
人民币的“正常区间”:6-7还是7以上?
从历史数据来看,2021年之前,除了个别时间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导致人民币暂时性贬值破7外,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几乎一直在6.2-7之间震荡。然而,2022年3月之后,离岸人民币进入趋势性贬值阶段,主要震荡中枢维持在7以上。
邓海清强调,从历史来看,6-7才是人民币的正常区间。过去两年的中枢贬值是异常原因导致的,不应该把7作为中枢的正常位置考虑。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市场参与者的认同。
2024年:人民币汇率的过山车之旅
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下跌2.9%,但人民币对篮子货币全年稳中有升,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2024年累计上涨3.68%。
上半年,在美元走强、中美利差走阔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承受较大贬值压力,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波动中下跌2.45%。进入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加大,7月下旬至9月下旬,受美元走弱、日元走升以及国内一揽子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等影响,人民币汇率大幅走升,9月末人民币汇率在离岸市场一度升破“7”关口,第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超过3.44%;而进入四季度,随着美元指数重返强势,人民币汇率再度承压,一度逼近7.3关口。
全球投资者眼中的人民币资产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表示,人民币资产具有非常好的分散风险的多元配置效果,提供了良好投资价值。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齐全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体系,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当前的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人民币的币值稳定、资产多样,在全球范围内还具有比较独立的收益表现,这有助于全球投资者资产配置多元化和分散风险。
截至2024年底,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超过6400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从存量结构来看,境外央行、商业银行等稳健型投资者是主要持有机构,并且投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中长期债券的比例比较高,投资稳定性比较强。此外,受境内股市上涨带动,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
美元强势背后的真相:AI科技革命的力量
2022年后,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一度达到114.78的历史高位。这一轮美元强势背后,除了传统的美联储鹰派政策因素外,地缘政治和AI科技革命成为新的驱动力。
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危机爆发、中东形势紧张,使得欧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从最高的37%大幅下降到22%,而美元在支付中的份额则提升10个百分点,达到接近47%的历史高位。
AI科技革命同样不容忽视。2020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国家货币超发,而在2022年之后,美国财政的扩张支持了全球经济的稳定。以英伟达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业加速,使得大量超发资金流入美国,这也是美元指数冲破100的重要原因。
中国经济基本面:复苏在望
2025年初,中国金融市场展现出强劲活力。大金融板块爆发,保险、多元金融、互联网金融、证券、期货、银行等板块上涨。保险板块上午涨幅最大,板块内个股全部上涨,天茂集团涨停。银行板块个股上午集体上涨,光大银行、苏农银行等涨幅居前。证券板块中,华林证券、天风证券等涨幅居前。
政策面也传来利好消息。国新办提出一系列重要增量政策,包括“2025年起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等,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回归6-7区间可期
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破7具有重要意义。从历史数据和当前经济基本面来看,人民币有望逐步回归6-7的正常区间。虽然短期内仍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和全球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增强,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有力支撑。
正如邓海清所言,7不应该被视为人民币汇率的永久性门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和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人民币有望重新回到其历史上的正常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