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不同剂型的口服药物,您都用对了吗?
【健康科普】不同剂型的口服药物,您都用对了吗?
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药品的剂型也更多样化,其中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面对这么多的口服制剂,如混悬液、咀嚼片、胶囊剂等剂型,你都正确使用了吗?
口服液体制剂
如布洛芬混悬液,注意用药前摇匀,使药物分散均匀。如果不摇匀,药物颗粒会沉降到底部,吸取时不能吸取到一定量的药物微粒,导致服用混悬液后达不到治疗效果。对于干混悬剂,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将其倒入适量温水,搅拌均匀后才能服用。小儿止咳糖浆,注意喝完糖浆10分钟内不要喝水,建议30分钟后喝,为了使药物发挥更高的作用。其他的口服溶液、合剂等直接口服。该类制剂的特点,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易于分剂量,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散剂
如蒙脱石散,是一种干燥粉末状制剂,用法是将散剂放入适量的温水搅拌均匀后服用。该类制剂特点,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起效快,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胶囊剂
胶囊剂是指将原料药物或与适量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材中制成的固体制剂。常见的有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等类型,胶囊剂可用温水直接送服,一般不建议拆开服用。但是对于某些软胶囊,如维生素D滴剂,可以将软胶囊尖端开口,滴入口中,也可以直接嚼服。
滴丸剂
如复方丹参滴丸,作用特点疗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药物稳定,可使液态药物固化,便于携带。由于每丸的含药量低,只能适用于剂量较少的药物。
片剂
- 分散片
如厄贝沙坦分散片,是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后服用的片剂。因此,分散片有两种服用方法,一种是将分散片放入水中分散后直接饮用,另一种方式是将分散片直接置于口中含服或温水送服。分散片特点,服用方便,崩解迅速,释放速度快,吸收快。主要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料药微粉化处理,利于患者胃肠的吸收,对于老人儿童或片剂较大不易吞咽时优点尤为突出。
- 咀嚼片
咀嚼片是指在口腔中咀嚼后吞服的片剂。如铝碳酸镁咀嚼片,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服用时,需要充分咀嚼再吞服,不建议直接吞服。
- 泡腾片
泡腾片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导致片剂崩解,口服时需要放置到一杯凉开水或温水中,完全溶解后再服用。特别注意,泡腾片不能吞服,直接吞服有窒息死亡的风险。
- 缓释片
如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一种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与普通片剂相比,具有服药次数少,作用时间长,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大多数缓释片要求整片吞服,而有的药物,如美托洛尔缓释片,片剂表面有刻痕,说明书提到可以沿刻痕掰开服用。
- 控释片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是一种缓慢且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控释片与普通片剂比较,给药频率减少一半或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由于该类药物特殊的结构,在服用时应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咬碎或嚼碎药片,否则会破坏剂型,甚至导致剂型中的药物大量释放而增加毒副作用。
- 肠溶片
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胃内不溶解而在肠道内溶解释放。一方面可以减少胃酸及胃内消化酶对药物的降解及破坏,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药物对胃的刺激性。该类药物通常宜在餐前30分钟整片或整粒服用。一般情况下不能掰开嚼碎或研磨使用,否则会导致肠溶衣膜破坏,影响药效发挥。进食可影响胃内酸碱度从而影响肠溶制剂释放。
药师提醒,以上就是我们常见的口服药物制剂的服用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可减少因为不正确服药方式而造成的不良事件,为病人的健康保驾护航,当对某种药物服用方法不确定时,请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