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绿色生态空间大揭秘:家门口的森林氧吧
北京绿色生态空间大揭秘:家门口的森林氧吧
北京,这座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近年来在生态建设方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通过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北京的林地面积已达98万公顷,占市域空间近六成。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5%,林地保有量将稳定在97.6万公顷,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将不低于55立方米。
家门口的“绿肺”:温榆河公园与南苑森林湿地公园
作为北京最大的城市公园,温榆河公园横跨朝阳、顺义、昌平三区,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颐和园大小。公园以“生态、共享、融合”为理念,通过湿地修复、生态保育等措施,打造了一个集生态涵养、休闲游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绿色空间。据统计,公园内已记录到200多种鸟类,成为北京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则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作为城市南部重要的生态节点,这里曾是皇家苑囿,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公园以“一轴两带、两核六区”为布局,通过湿地恢复、林地建设等措施,打造了一个兼具生态保育、科普教育、休闲游憩功能的综合性生态空间。
千园之城:北京的绿色奇迹
截至2023年底,北京已建成各类公园1050个,公园总面积达3.64万公顷。这些公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包括游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综合公园、生态公园、自然类公园和历史名园等七大类。在各类公园中,游园和社区公园占据了“半壁江山”,富有特色的综合公园、专类公园也不在少数,这为市民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多种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的公园建设不仅注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据统计,北京的人均公园保障度在全国名列前茅,达到60.68%,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一。公园分布均好度达到1.89,在超大城市中排名第二,社区公园和综合公园覆盖居住区的占比之和达到87.13%。这意味着,无论你住在哪个区域,都能在500米范围内找到一个公园。
生态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在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上。2023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其中,生态涵养区持续保持生态环境优良,首都功能核心区、中心城区和平原区EI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更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据统计,全市集中建设区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其中绿视率为26.96%。生态保护红线林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其中林地面积同比提高了5.44%,生物量密度同比提高了3.60%。重点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质量保持稳定。
从“沙尘暴”到“森林城”,从“灰蒙蒙”到“绿意盎然”,北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绿色生态空间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更改善了市民的生活品质,让北京真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