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生提醒:这些口罩佩戴误区,你中招了吗?
协和医生提醒:这些口罩佩戴误区,你中招了吗?
“医生,我每天都戴口罩,为什么还是感冒了?”在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室里,张医生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在佩戴口罩时都存在一些误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可能让口罩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
口罩佩戴的常见错误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指出,以下几种情况是口罩佩戴的常见错误:
口罩下带位置过低:有些人为了方便呼吸,会把口罩下带的位置调得很低,甚至只遮住嘴巴,露出鼻子。这样做的后果是,病毒和细菌可以直接通过鼻腔进入呼吸道,大大降低了口罩的防护效果。
口罩未遮住鼻子:有些人佩戴口罩时,只遮住嘴巴,而忽略了鼻子。这种做法同样无法有效阻挡病毒和细菌的侵入。
口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如果口罩与面部之间有空隙,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从这些空隙中进入呼吸道。因此,佩戴口罩时一定要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
长时间不更换口罩: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一般为4-6小时,如果长时间不更换,口罩的过滤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随意触摸口罩表面:有些人佩戴口罩时,习惯性地用手触摸口罩表面。这样做可能会把手上携带的病毒和细菌带到口罩上,增加感染的风险。
不同场景下的口罩佩戴要求
根据2023年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不同场景下口罩的佩戴要求有所不同:
- 必须佩戴口罩的情况:
- 新冠病毒感染、流感、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 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
- 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陪诊、陪护、探视时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时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机构的医护、餐饮、保洁、保安等公共服务人员工作期间
- 建议佩戴口罩的情况: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厢式电梯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
-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
- 与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共同学习、生活或工作期间
- 可以不佩戴口罩的情况:
- 进行体育锻炼时
- 处于露天广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 3岁及以下婴幼儿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选择合适的口罩: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佩戴N95或KN95等颗粒物防护口罩(无呼吸阀)或医用防护口罩,其他人员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者建议选用儿童防护口罩,其他儿童建议选用儿童卫生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前要先洗手,确保口罩的内外面正确(深色朝外,金属条朝上),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并调整至贴合面部。
及时更换口罩: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时间一般为4-6小时,如果长时间佩戴或口罩潮湿后应及时更换。
妥善处理废弃口罩:使用过的口罩应丢弃在有盖垃圾桶内,不要随意丢弃。
科学佩戴口罩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科学佩戴口罩仍然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接种新冠疫苗可以降低“長新冠”的发病率,但即使接种了疫苗,在某些情况下仍然需要佩戴口罩。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习惯,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记住,正确的佩戴方法比单纯佩戴更重要。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用科学的方法守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