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泉州博物馆里的郑成功:一尊坐像背后的两岸情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泉州博物馆里的郑成功:一尊坐像背后的两岸情缘

引用
新华网
7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5af34affe229fcb9bb641f49ce810509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QQ9GE7055697T5.html
3.
https://www.yzwb.net/zncontent/4062152.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94%B0%E5%B7%9D%E6%B0%8F_(%E9%84%AD%E6%88%90%E5%8A%9F%E6%AF%8D)
5.
http://www.zcgw.org/doc/release?resourceId=dc66d5203192d94&resourceType=3
6.
https://www.52hrtt.com/global/n/w/info/F1727159918835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9%84%AD%E8%8A%9D%E9%BE%8D

泉州博物馆作为一座承载着千年古城记忆的文化殿堂,不仅展示了泉州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探寻民族英雄郑成功事迹的重要场所。近期,泉州博物馆推出新版《闽台缘》主题展览,其中关于郑成功的展品尤为引人注目。

01

郑成功坐像:见证两岸情缘

在泉州博物馆的新版《闽台缘》主题展览中,一尊清代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格外引人注目。这尊坐像由泉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赴台参访考察时征集而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体量最大的清代郑成功像。

据泉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晓岚介绍,这尊坐像不仅展现了郑成功的威严与庄重,更承载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它不仅是郑成功个人形象的再现,更是两岸文化交融的见证。

02

创新展陈:让历史“活”起来

新版《闽台缘》主题展览在展陈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艺术造景、互动展项、数字化空间等方式,让参观者能够沉浸式体验两岸历史渊源。

在展览中,参观者可以通过倾斜的人造船身,感受“闽人勇渡黑水沟”的艰辛;在巨大的《康熙台湾舆图》前,观看福建先民开发台湾的历史进程;通过数字动画技术,获得动态鲜活的视觉体验。

03

两岸同根:文化血脉相连

展览不仅展示了郑成功的个人事迹,更通过大量涉台文物,展现了闽台两岸的历史渊源。从体态雍容的泥塑彩绘郑成功坐像,到仪态华丽庄严的妈祖塑像,再到铸有“鹿港郊”所属46家商号的清代鹿港郊公置铁钟,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两岸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

台胞梁祥贤在参观后表示:“看完《闽台缘》主题展览,我对闽人迁台历史和闽台两岸血缘、文缘、商缘等联结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希望更多台胞来看看《闽台缘》。”

04

母亲田川氏:郑成功背后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是一位来自日本九州肥前国平户藩的女子。她出生于1601年,父亲是武士田川七左卫门。后来,她的母亲改嫁给了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侨铁匠翁翊皇,田川氏也随之改姓翁。

1623年,田川氏嫁给了同样从泉州到平户发展的郑芝龙,并于1624年在平户千里滨海滩生下郑成功。1630年,郑成功被接到中国,但田川氏因江户幕府禁止日本人出国而未能随行。直到1645年,郑芝龙才通过关系取得幕府特许,将田川氏接到福建泉州南安县安平镇。然而,次年清军攻陷安平时,田川氏为避免遭到凌辱,选择自缢而亡。

田川氏的故事,不仅是郑成功个人命运的起点,更折射出那个时代闽台两岸人民的悲欢离合。在泉州博物馆的展览中,通过郑成功坐像等展品,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更感受到了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05

结语

泉州博物馆的新版《闽台缘》主题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创新的展陈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郑成功事迹和闽台历史渊源的平台。在这里,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每一处展陈都在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泉州博物馆,感受这段跨越时空的历史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