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二附院王乔医生:隧道内镜技术再创奇迹!
安医大二附院王乔医生:隧道内镜技术再创奇迹!
近日,安医大二附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乔成功运用隧道内镜技术(STER)切除了一例罕见的食管海绵状血管瘤。这种肿瘤在国内鲜有发现,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足0.07%。通过在患者食管黏膜下层建立“隧道”,王乔医生精准切除了肿瘤,避免了传统方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示了王乔医生高超的技术水平,也为类似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范例。
食管海绵状血管瘤: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
食管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食管良性肿瘤,主要由扩张的血管腔组成,呈海绵状结构。这种肿瘤通常生长缓慢,多数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往往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胸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食管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率较低,据统计,在一般人群中不足0.07%。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或后天性血管增生有关。由于其罕见性和非特异性症状,该病容易被误诊或漏诊,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挑战。
隧道内镜技术(STER):创新的内镜手术方式
隧道内镜技术(STE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内镜手术方式,主要用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切除。与传统内镜手术相比,STER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尤其适用于食管、胃等部位的肿瘤切除。
STER手术的基本原理是在消化道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建立一个“隧道”,通过这个隧道到达肿瘤位置,然后在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这种手术方式可以避免直接穿破消化道黏膜,减少术后消化道瘘、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由于手术全程在内镜下进行,无需开胸或开腹,大大降低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患者恢复时间。
手术难点与技术创新
尽管STER手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操作难度较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严格。手术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隧道建立:需要在狭小的消化道腔内精准建立“隧道”,既要确保隧道的通畅,又要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肿瘤定位:在内镜下准确定位肿瘤位置,特别是在肿瘤体积较小或位置较深的情况下。
完整切除:在有限的操作空间内,完整切除肿瘤并确保切缘阴性,避免残留和复发。
止血与封闭:手术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出血,并在切除后妥善封闭隧道开口,防止消化道瘘的发生。
王乔医生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内镜操作技术,成功克服了这些难点,为患者实施了STER手术。手术过程中,他首先在患者食管黏膜下层建立了一个安全的“隧道”,然后通过这个隧道到达肿瘤位置,在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了肿瘤。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手术意义与临床价值
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展示了王乔医生高超的技术水平,更为食管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STER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微创性:无需开胸或开腹,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
安全性:通过建立“隧道”进行手术,避免了直接穿破消化道黏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有效性:在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确保手术效果。
快速康复: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降低了医疗费用。
这一成功案例不仅推动了消化内科领域的技术进步,也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随着STER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未来将有更多患者从中受益。